一、经典答疑问题(旧制度)
(一)问题:如何理解在M点的左侧,你将同时持有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在M点的右侧,你将仅持有市场组合M,并且会借入资金以进一步投资与市场组合M。”
【解答】看一下图4-14中的期望报酬率就理解了。
(1)在M点的左侧,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介于无风险收益率(Rf点所对应的收益率)和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M点对应的收益率)之间,结合总期望报酬率的表达式可知:此时投资于风险组合的比例(Q)一定大于0小于1,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比例(1-Q)也一定是大于0小于1。由此可知:在M点的左侧,同时持有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
(2)在M点的右侧,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高于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M点对应的收益率),结合总期望报酬率的表达式可知:此时投资于风险组合的比例(Q)一定大于1,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比例(1-Q)一定是小于0(即借入资金投资于投资于风险组合)。由此可知:在M点的右侧,将仅持有市场组合M,而且借入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组合。
(二)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实际利率计算,什么情况下用名义利率计算?
【教师148回复】:一般说到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是指年实际利率和年名义利率。一年内复利次数大于等于2,则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对于周期利率(最短付息期的利率)而言,周期实际利率=周期名义利率,因为周期是最小计息期,周期内不会再复利。
比如在计算债券价值时,除非特别指明,必要报酬率与票面利率采用同样的计息规则,包括计息方式(单利还是复利)、计息期和利息率的性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此题每半年付息一次,票面利率为名义利率,所以给出的必要报酬率也是名义必要报酬率,而不是实际必要报酬率,此时计算时是按照名义利率计算的。根据题目的条件来判断。
(三)问题:如何理解,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折价发行的债券价值逐渐降低,溢价发行的债券价值逐渐升高;平价发行的债券价值不变?
【解答】分期付息债券的价值=利息的年金现值+债券面值的现值,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实际利率逐渐提高,所以,债券面值的现值逐渐减小。
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
(1)当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必要报酬率(平价出售)时,利息现值的增加等于本金现值减少,债券的价值不变;
(2)当债券票面利率大于必要报酬率(溢价出售)时,相对来说,利息较多,利息现值的增加大于本金现值减少,债券的价值上升;
(3)当债券票面利率小于必要报酬率(折价出售)时,相对来说,利息较少,利息现值的增加小于本金现值减少,债券的价值下降。
举例说明:假设债券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必要报酬率为10%。
(1)票面利率为10%时:
如果每年付息一次,则债券价值=1000×10%×(P/A,10%,5)+1000×(P/S,10%,5)
=1000×10%×{[1-(P/S,10%,5)]/10%}+1000×(P/S,10%,5)
=1000-1000×(P/S,10%,5)+1000×(P/S,10%,5)
如果每年付息两次,则债券价值=1000×5%×(P/A,5%,10)+1000×(P/S,5%,10)
=1000-1000×(P/S,5%,10)+1000×(P/S,5%,10)
债券价值的差额=[1000-1000×(P/S,5%,10)+1000×(P/S,5%,10)]-[1000-1000×(P/S,10%,5)+1000×(P/S,10%,5)]
=[1000×(P/S,10%,5)-1000×(P/S,5%,10)]-[1000×(P/S,10%,5)-1000×(P/S,5%,10)]=0
(2)票面利率为12%(大于10%)时:
如果每年付息一次,则债券价值=1000×12%×(P/A,10%,5)+1000×(P/S,10%,5)
=1000×12%×{[1-(P/S,10%,5)]/10%}+1000×(P/S,10%,5)
=1.2×[1000-1000×(P/S,10%,5)]+1000×(P/S,10%,5)
如果每年付息两次,则债券价值=1000×6%×(P/A,5%,10)+1000×(P/S,5%,10)
=1.2×[1000-1000×(P/S,5%,10)]+1000×(P/S,5%,10)
债券价值的差额=1.2×[1000-1000×(P/S,5%,10)]+1000×(P/S,5%,10)-{1.2×[1000-1000×(P/S,10%,5)]+1000×(P/S,10%,5)}
=1.2×[1000×(P/S,10%,5)-1000×(P/S,5%,10)]-[1000×(P/S,10%,5)-1000×(P/S,5%,10)]
=0.2×[1000×(P/S,10%,5)-1000×(P/S,5%,10)]+1.0×[1000×(P/S,10%,5)-1000×(P/S,5%,10)]-[1000×(P/S,10%,5)-1000×(P/S,5%,10)]
=0.2×[1000×(P/S,10%,5)-1000×(P/S,5%,10)],大于0,由此可知:债券价值增加。
(3)同理可知(您可以自己仿照上述过程推导一下),如果票面利率小于10%,则半年付息一次的债券价值小于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价值,即债券价值下降。
例如:票面利率为8%(小于10%)时:
债券价值的差额=-0.2×[1000×(P/S,10%,5)-1000×(P/S,5%,10)],小于0。
(四)问题:资本市场线与证券市场线的区别?
【教师260回复】:(1)“资本市场线”的横轴是“标准差(既包括系统风险又包括非系统风险)”,“证券市场线”的横轴是“贝它系数(只包括系统风险)”;
(2)“资本市场线”揭示的是“持有不同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和市场组合情况下”风险和报酬的权衡关系;
“证券市场线”揭示的是“证券的本身的风险和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3)资本市场线和证券市场线的斜率都表示风险价格,但是含义不同,前者表示的是整体风险的风险价格,后者表示的是系统风险的风险价格。计算公式也不同:
资本市场线的斜率=(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证券市场线的斜率=(市场组合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4)“资本市场线”中的“Q”不是证券市场线中的“贝它系数”,资本市场线中的“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与证券市场线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含义不同;
(5)资本市场线表示的是“期望报酬率”,即预期可以获得的报酬率;而证券市场线表示的是“要求收益率”,即要求得到的最低收益率;
(6)证券市场线的作用在于根据“必要报酬率”,利用股票估价模型,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资本市场线的作用在于确定投资组合的比例;
(7)证券市场线比资本市场线的前提宽松,应用也更广泛。
(五)问题:分离定理在理财方面非常重要,它说明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不必考虑每位股东对风险的态度。证券的价格信息完全可用于确定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该报酬率可指导管理层进行有关决策。这句话怎么理解。
【教师455回复】:分离定理说明:对于任何投资人来说,首先是先确定最佳投资组合。即M点。如果你喜欢风险,你就去贷款,然后把贷来得款投资于M点。如果你讨厌风险,那么你就把钱借出,获得无风险利率Rf。所以说,企业管理层根本就不用考虑股东对待风险的态度,因为股东可以构造投资组合,使自己的风险降低。对于资本市场有效来说,股东要求的报酬率Rs=D1/Po+g。这个股东要求的报酬率就是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决策带来的回报率只要高于此资本成本就可以了。完全可以指导企业管理层决策。
二、经典每日一练
(一)对于调整现金流量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对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同时进行调整
B.对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别进行调整
C.会夸大远期现金流量的风险
D.使用无风险收益率作为折现率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调整现金流量法对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别进行调整,先调整风险,然后把肯定现金流量用无风险报酬率进行折现,由此可知,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选项B、D的说法正确;在调整现金流量法下,对不同年份的现金流量,可以根据风险的差别使用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进行调整,因此,不会夸大远期现金流量的风险,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二)某项目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投资回收期为5年,则为计算内含报酬率所求得的年金现值系数应等于( )。
A.5
B.6
C.4
D.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假设投资额为P,经营期为n年,投资回收期为m年,投产后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均为A,则根据题意可知:P=m×A,即m=P/A;而“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意味着投资额的现值=P,根据题意可知,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的现值=A×(P/A,r,n),由于按照内含报酬率计算的净现值等于零,所以,如果r=内含报酬率,则:A×(P/A,r,n)=P,即:(P/A,r,n)=P/A=投资回收期=5。
附:
转载请注明·源自正保会计网校
免费试听28278人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