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级会计职称 > 复习指导 > 经济法
  • 200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答疑汇总(一)

    普通 来源: 2006-05-11

      第一章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这一章相对于考试来说,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记忆一些概念和基本规定,先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书,然后再做练习题,这一章就可以轻松通过了。下面我对看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重点记忆的内容做一下说明。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主要看经济法渊源(p2),把六种形式记住,重点看法律、法规和规章,知道这三种形式是由哪个国家机关制定的和效力大小就可以,具体各级国家机关的含义就不用进一步掌握了。可以参见下表。

      渊 源     制 定 机 关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省级、较大市、特区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较大市人民政府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    -

      国际条约、协定    国家之间

      这一块05年考试出了一道单选题,比较简单,只要初中学过政治课的话就可以做出来。

      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 C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另外大家做练习时可能会碰到下面这样的题目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答案】B

      【解析】(1)选项A属于“法律”;(2)选项B属于“行政法规”;(3)选项D属于“部门规章”。

      很多人对这样的题目感到头疼,其实考试时一般都会像上面这个题目一样,把相应的国家机关给出,因此对于这里不用太犯愁。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主体(P5)

      这里主要看主体的含义和范围,其他的简单看一下就行。

      主体

      (1)国家机关;

      (2)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3)企业内部组织;

      (4)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公民。

      (1)(2)(4)比较好理解,关键是第三个,“企业内部组织”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现在很多企业搞内部承包制,一些有关系的职工把经营项目承包下来,与企业划分经济利益,只要涉及分钱的,肯定是两个以上的人,这个承包组织虽然从属于企业,但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

      这里03年时考了一道多选题,明白了上面的划分后,就不会漏选C项了。

      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是( )。

      A.某市财政局 B.某研究院

      C.某公司的子公司 D.公民杨某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包括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个体工商户及公民。选项C某公司的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当然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如为分公司,其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仍然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济活动,也是经济法主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P6)

      记住“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这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的定义就行了,其他的简单了解。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P8 )

      1首先记住定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2内容包括三个:物、经济行为和非物质财富。

      “物”很好理解,条件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例如:阳光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没有听说买卖阳光的)

      “经济行为”记住包括经济管理行为、提供劳务行为、完成工作行为就行。

      “非物质财富”记住包括智力成果和道德产品,具体的含义知道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权(技术)、商标权、著作权(文学或者图画作品),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和嘉奖表彰就可以了。

      四、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主要看经济法律事实的分类。

      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

      1 事件中包括自然现象(绝对事项)、社会现象(相对事项)

      自然现象好理解,地震、洪水、海啸等都是,社会现象包括:战争。要注意与行为相区别。

      2 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发行股票、设立公司等都是属于行为,也就是说,人可以控制的一般都是行为,不能控制的为事件,按照这个判断思路可以应付大部分的选择题。还要注意,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均可以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注意考到判断题。

      3 11页上面那个“事件构成”的含义最好也看一下,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成。

      第三节 经济法的实施

      这一节要记的内容多,从以往考试题中看,考到第一章,这一节一般都会考到。

      一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p11)

      知道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就成。

    [1][2][3][4][5][6][7][8]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158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2025中级-畅学旗舰班

    多位师资 直播+录播无限畅学

    了解详情 热门课程

    好课助力,无忧备考

    >中级会计职称好课助力,无忧备考

    扫码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扫码找组织

    有奖原创征稿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