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中级审计师 > 复习指导 > 考试大纲

2012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公布

来源: 审计署考试中心 2012-06-05
普通

2012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

  本大纲给出了2012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两个考试科目的考查目标、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本大纲由审计署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定。

科目一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本科目主要考查作为高级审计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金融、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诸方面的理论及相关经济政策的理解掌握、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科目设置一种题型——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运用有关经济理论和政策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判断、处理、评价和综合的能力。

  本科目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基本特征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

  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思路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七、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及其平衡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职能转换与宏观调控方式转换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与手段选择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与路径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政策选择

  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跨国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财政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

  公共财政的内涵

  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公共财政建设的未来取向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制度安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难

  财税制度安排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制度安排设计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支出规模的概念与衡量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现状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

  四、我国的政府收入体系

  政府收入体系的内涵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现状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改革目标

  五、我国的税收制度

  我国税收制度的现实格局

  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目标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前瞻

  六、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

  预算的基本概念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

  七、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的内涵

  我国部门预算的改革进程

  部门预算与预算其他领域改革的关系

  八、国库管理与政府采购等改革

  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的政府采购改革

  我国的“收支两条线”改革

  我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九、政府会计与财政支出绩效

  我国政府会计的现状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前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十、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分税制管理体制的完善方向与对策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省直管县”改革

  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改革与规范化

  十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职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模式

  十二、我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财政政策的操作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

  第三部分 金融

  一、金融学理论

  金融学的基本体系

  金融学的研究重点

  利率水平决定理论的内涵

  资产定价理论的主要类型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别

  二、银行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业务经营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三、证券期货业

  证券业机构的主要类型

  证券、期货交易所的主要作用

  基金业的主要参与主体

  证券期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保险业

  保险的特点与作用

  保险公司的种类与特点

  保险中介机构的类型与特点

  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其他金融机构

  信托公司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状况

  六、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构成

  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

  货币市场运行机制

  货币市场工具的定价

  我国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七、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格局与功能定位

  债券市场结构与工具

  债券市场发行定价机制与交易机制

  债券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八、股票市场

  股票的概念与股票价值、价格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机制

  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与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九、衍生品市场

  基本概念及功能特征

  衍生品市场结构及发展状况

  我国衍生品市场的主要问题和监管

  十、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十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

  十二、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基本理论

  分行业的监管状况及特点

  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的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的内涵及监管

  第四部分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

  一、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财务报告

  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从国际协调到国际趋同的发展路径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发展历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程序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及其后果

  三、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计量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财务报表

  四、租赁会计

  租赁的含义及其分类

  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五、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概述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六、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

  行政单位会计体系和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和特点

  七、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财务管理的假设

  财务管理的目标

  八、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控制的形式

  九、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资本成本估算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十、企业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概述

  基于财务报表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基于战略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十一、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企业并购估价

  企业并购筹资

  管理层收购

  十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筹资管理的重点

  企业集团投资管理的重点

  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和形式

科目二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本科目主要考查作为高级审计师在审计理论与实务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组织指导和实务操作的能力。

  本科目设置两种题型——综合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运用有关审计理论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判断、处理、评价和综合的能力。案例分析题以财务审计为依托,重点考查:理解运用审计技术与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分析判断审计事项的能力;组织、安排、协调、落实审计工作的能力;综合、分析、判断、处理和评价各类材料与审计信息的能力等。

  本科目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原则

  研究审计理论的意义

  审计理论的概念体系与理论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

  指导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审计的本质

  三、审计环境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政治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法律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四、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国家审计组织与人员

  社会审计组织与人员

  内部审计组织与人员

  五、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的重要意义

  审计准则的内容

  审计准则的协调

  六、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的内涵

  总体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七、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的内涵

  不同类型审计的程序差异

  通用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的设计

  八、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

  审计证据的作用

  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审计证据的类别

  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评价标准

  九、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我国国家审计报告的内容

  十、绩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

  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专项审计调查的含义

  专项审计调查的分类

  十一、资源环境审计

  资源环境审计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十二、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和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十三、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十四、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的内涵

  审计信息化的目标

  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十五、审计管理

  审计资源管理

  审计质量管理

  审计成果管理

  第二部分 审计技术与方法

  一、审计程序的安排

  审计程序的设计

  审计目标的确定

  不同审计阶段对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程序的控制

  二、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审计风险评估

  三、内部控制测评

  内部控制的调查了解

  内容控制的初步评价

  内部控制测试

  测评结果的运用

  四、审计抽样

  抽样方法的选择

  货币单位抽样法的应用

  五、审计取证的一般方法

  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管理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

  七、审计报告与审计结果的利用

  审计证据的汇总与评价

  对所审计事项的综合评价

  编写审计报告和做出审计决定

  八、审计信息的整理与编写

  审计信息的加工整理

  审计信息的编写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审计师-高效实验班

测评结合 高效学习

1800人已听了解课程
审计师课程试听
关注微信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公众号

扫码/截图找组织

公众号

wx_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