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问题已解决
所属话题:
#实务#
你这边有没有会计准则变革发展的资料
84784950 | 提问时间:07/08 17:18
朴老师
金牌答疑老师
职称:会计师
中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起点标志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终点标志是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979年颁布的规定和1985年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次参照国际惯例设计了会计制度,其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要求、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均学习、借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2.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阶段(1993—2000年):起点标志是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1992年颁布的“两则”、“两制”,终点标志是财政部于2000年12月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求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该阶段学习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开始采用会计准则,并结合国情,采取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办法实施“两则”、“两制”。针对“琼民源”等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我国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到2001年底已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建立。 3.会计制度统一完善阶段(2001—2006年):起点标志是自2001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施行(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并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终点标志是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一阶段的《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的统一。2001年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制度体系。 4.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07年以后):起点标志是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一阶段以会计准则全面取代会计制度(除少数准则保持中国特色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进一步缩小了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中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显著标志。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具有以下特点: 1.顺势而为,适时变迁:会计准则制度的变迁都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每一阶段的变迁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保持特色,适应国情:变迁过程是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但不是一步到位,趋同也不是完全一致,少量准则保留中国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是必然趋势。但同时也会考虑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管理方式等因素,在趋同过程中保留中国特色。例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国家控制企业一律为关联企业,要求充分披露,但由于我国公有制经济特点,国家控制的国有企业数量众多,若均按此要求进行充分披露意义不大,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充分考虑这一国情,对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左右,部分学者开始学习西方会计核算体系,探索创建我国的会计准则。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有了第一个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 2.从1997年至2001年,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先后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发展开始走向具体化。 3.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形成了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以下主要变化: 1.财务会计目标定义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兼具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 2.取消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提出了会计信息的8项质量要求;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中的会计核算原则,增加了权责发生制的基本会计假设;重新定义了六大会计要素,引入资产负债观,强调经济利益的流动性,在利润中引入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规范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强调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核算。 3.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强调公平和自愿性,使其定义更加精确,同时明确了确认时间,增强了可操作性,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4.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同时,存货的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这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房地产和大型工程等领域的企业影响较大,可降低其当期财务费用,提高当期利润,但会使存货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毛利润。 未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仍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并非直接启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5月和7月分别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源自客户合同的收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预期会通过持续趋同机制引入到中国新会计准则中。
07/08 17:21
下载APP,拍照搜题秒出结果

您有一张限时会员卡待领取

00:10:00

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