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会计师 > 复习指导 > 经济法

2012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预习:无效民事行为

普通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2012-01-05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知识点九、无效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

  1、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有:

  (1)自始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当然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

  (3)绝对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通过当事人的行为消除无效原因,不是无效民事行为的补正,而是消灭旧的民事行为,成立新的民事法律行为。

  2、无效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全部无效的民事行为和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对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把握,必须结合《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因主体不合格而无效。当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并非全然无效,如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交通工具等。

  (3)无民事行为人虽然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但是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帮助下完成法律行为,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仍可以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或者买受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而其他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无效。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1)欺诈的构成条件

  ① 有具体的欺诈行为。欺诈的具体表现为捏造虚假事实、隐匿真实事实、歪曲真实事实三种情形。沉默也可以构成欺诈,前提是沉默者有告知义务。

  ② 欺诈人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

  ③ 受欺诈方作出意思表示。

  ④ 受欺诈方实施的民事行为与欺诈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2)结合《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应当区分情况处理:

  ①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②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③ 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指以给公民或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相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

  (1)特征

  ① 胁迫一方具体实施了胁迫行为。对于受害人方面,不要求必须是相对人,可以是相对人的亲友。对于迷信者宣告将受神的惩罚,亦属胁迫行为。

  ② 胁迫一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

  ③ 受胁迫一方在胁迫之下进行了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

  (2)结合《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因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应当区分情况处理:

  ① 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② 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③ 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5、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

  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境地,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行为。

  (1)特征

  ① 须有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处于危难境地。如本人或其亲属突患疾病等。当事人所处的这种境地是客观的,不能是想象的。

  ② 行为人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如果是由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主动作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乘人之危的意思表示。

  ③ 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

  (2)结合《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对于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应当区分情况处理:

  ① 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② 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6、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当事人之间故意合谋实施的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当事人以合法的行为或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内容的行为。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形式来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等。

  9、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上一页]   [下一页]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注会畅学旗舰班

注会-畅学旗舰班

直播+录播 无限畅学

免费试听28278人已听

截图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

截图微信打开扫码

找对组织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有奖原创征稿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