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会计师 > 备考指导 > 考试大纲 > 税法
  • 注会报名入口即将关闭
  • 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税法》考试大纲

    普通 来源: 2005-04-01

      一、税法概论

      (一)税法的概念

      1.税法的定义

      2.税收法律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3)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3.税法的构成要素

      4.税法的分类

      5.税法的作用

      (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二)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的地位

      2.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三)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

      3.民主决策的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四)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1.税法的制定

      (1)税收立法机关

      (2)税收立法程序

      2.税法的实施

      (五)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2.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1)1978年以前的税制改革

      (2)1978年至1982年的税制改革

      (3)1983年至1991年的税制改革

      (4)1992年至1994年的税制改革

      (六)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1)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种类

      (2)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3.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4.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1)税务机构设置

      (2)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二、增值税法

      (一)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1.征税范围

      (1)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2.纳税义务人

      (1)单位

      (2)个人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4)承租人和承包人

      (5)扣缴义务人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2)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办法

      (3)一般纳税人年审和临时一般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3.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分类管理

      (2)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审批管理

      (3)辅导期的一般纳税人管理

      (4)转为正常一般纳税人的审批及管理

      (三)税率与征收率的确定

      1.基本税率

      2.低税率

      3.征收率

      (四)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销项税额的计算

      (1)一般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2)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3)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2.进项税额的计算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3.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算应纳税额的时间限定

      (2)计算应纳税额时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处理

      (3)扣减发生期进项税额的规定

      (4)销货退回或折让的税务处理

      (5)向供货方取得返还收入的税务处理

      (6)应纳税额计算实例

      (五)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3.自来水公司销售自来水应纳税额的计算

      4.销售特定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5.关于购置税控收款机的税款抵扣的计算

      (六)电力产品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及管理

      1.电力产品的销售额

      2.电力产品的征税办法

      3.销售电力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发、供电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

      5.发、供电企业销售电力产品票据的使用

      (七)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2.混合销售行为

      3.兼营非应税劳务

      (八)进口货物征税

      1.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及纳税人

      (1)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

      (2)进口货物的纳税人

      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九)出口货物退(免)税

      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1)出口免税并退税

      (2)出口免税不退税

      (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2.出口货物退(免)的适用范围

      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4.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

      (1)“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2)“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

      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十一)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纳税地点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3.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十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1.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2.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3.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4.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5.专用发票联次及票样

      6.电子计算机开具专用发票的要求

      7.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8.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

      9.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1)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

      (2)关于对代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

      (3)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

      (4)防伪税控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5)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三、消费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税率

      1.税目

      (1)烟

      (2)酒及酒精

      (3)化妆品

      (4)护肤护发品

      (5)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6)鞭炮、焰火

      (7)汽油

      (8)柴油

      (9)汽车轮胎

      (10)摩托车

      (11)小汽车

      2.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1)销售额的确定

      (2)含增值税销售额的换算

      2.从量定额计算方法

      (1)销售数量的确定

      (2)计量单位的换算标准

      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方法

      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5.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6.税额减征的规定

      7.酒类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消费税问题处理

      (四)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含义

      2.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3.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的计算

      (五)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2.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3.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1)材料成本

      (2)加工费

      4.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六)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七)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基本规定

      2.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八)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1.出口退税率的规定

      2.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

      (1)出口免税并退税

      (2)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3.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4.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九)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消费税纳税期限

      (十)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2.消费税纳税申报

      四、营业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的一般规定

      (2)纳税义务人的特殊规定

      2.扣缴义务人

      (二)税目、税率

      1.税目

      (1)交通运输业

      (2)建筑业

      (3)金融保险业

      (4)邮电通信业

      (5)文化体育业

      (6)娱乐业

      (7)服务业

      (8)转让无形资产

      (9)销售不动产

      2.税率

      (三)计税依据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

      2.混合销售行为

      3.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

      4.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

      (六)税收优惠

      1.起征点

      2.税收优惠规定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八)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纳税地点

      2.纳税申报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率

      (三)计税依据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税收优惠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环节

      2.纳税地点

      3.纳税期限

      4.纳税申报

      附: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

      六、关税法

      (一)征税对象及纳税义务人

      1.征税对象

      2.纳税义务人

      (二)进出口税则

      1.进出口税则概况

      2.税则商品分类目录

      3.税则归类

      4.税率及运用

      (1)进口关税税率

      (2)出口关税税率

      (3)特别关税

      (4)税率的运用

      (三)原产地规定

      1.全部产地生产标准

      2.实质性加工标准

      3.其他

      (四)关税完税价格

      1.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2)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2.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其制成品

      (2)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货物

      (3)运往境外修理的货物

      (4)运往境外加工的货物

      (5)暂时进境货物

      (6)租赁方式进口货物

      (7)留购的进口货样等

      (8)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9)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

      3.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2)出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4.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1)以一般陆运、空运、海运方式进口的货物

      (2)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

      (3)出口货物

      5.完税价格的审定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1.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复合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滑准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关税减免

      1.法定减免税

      2.特定减免税

      (1)科教用品

      (2)残疾人专用品

      (3)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

      (4)加工贸易产品

      (5)边境贸易进口物资

      (6)保税区进出口货物

      (7)出口加工区进出口货物

      (8)进口设备

      (9)特定行业或用途的减免税政策

      3.临时减免税

      (七)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八)关税征收管理

      1.关税缴纳

      2.关税的强制执行

      3.关税退还

      4.关税补征和追征

      5.关税纳税争议

      七、资源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单位税额

      1.税目、税额

      2.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三)课税数量

      1.确定资源税课税数量的基本办法

      2.特殊情况课税数量的确定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税收优惠

      1.减税、免税项目

      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八、土地增值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1.征税范围

      2.征税范围的界定

      3.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

      (1)以出售方式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附着物的

      (2)以继承、赠与方式转让房地产的

      (3)房地产的出租

      (4)房地产的抵押

      (5)房地产的交换

      (6)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

      (7)合作建房

      (8)企业兼并转让房地产

      (9)房地产的代建房行为

      (10)房地产的重新评估

      (三)税率

      (四)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1.应税收入的确定

      (1)货币收入

      (2)实物收入(3)其他收入

      2.扣除项目的确定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房地产开发成本

      (3)房地产开发费用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5)其他扣除项目

      (6)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1.增值额的确定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六)税收优惠

      1.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2.对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3.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七)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2.纳税地点

      3.纳税申报

      九、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税率

      3.应纳税额计算

      (四)税收优惠

      (五)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期限

      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

      4.纳税申报

      十、房产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二)征税范围

      (三)计税依据与税率

      1.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租计征

      2.税率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税收优惠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十一、车船使用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

      1.车辆

      2.船舶

      (三)税率

      1.车辆税额

      2.船舶税额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五)税收优惠

      1.法定的免税车船

      2.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车船

      (六)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和征收机关

      4.纳税申报

      十二、印花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二)税目、税率

      1.税目

      2.税率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3.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四)税收优惠

      (五)纳税方法与纳税申报

      1.纳税方法

      2.纳税环节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六)征收管理与违章处罚

      1.征收管理

      2.违章处罚

      十三、契税法

      (一)征税对象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2.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3.房屋买卖

      (二)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1.纳税义务人

      2.税率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四)税收优惠

      (五)契税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征收管理

      十四、企业所得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的确定原则

      (2)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

      (二)税率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收入总额

      (1)收入确定的基本规定

      (2)收入确定的特殊规定

      (3)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2.准予扣除项目

      (1)扣除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2)准予扣除项目的基本范围

      (3)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

      3.不得扣除的项目

      4.亏损弥补

      5.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四)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2.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3.递延资产的摊销

      4.成本的计价方法及管理

      (五)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的税务处理

      1.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

      (1)股权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

      (2)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税务处理

      (3)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税务处理

      (4)整体资产转让的税务处理

      (5)企业整体资产置换的税务处理

      2.企业合并业务的税务处理

      3.企业分立业务的税务处理

      4.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1.核算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1)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适用范围

      (2)核定征收的办法

      (七)税收优惠

      (八)税额扣除

      1.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2.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九)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征收缴纳方法

      2.纳税地点

      3.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4.纳税申报表的填列方法

      十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二)税率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3.准予列支的项目 4.不得列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项目

      5.对若干专门行业或项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具体规定

      (四)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

      (1)固定资产计价

      (2)固定资产折旧

      2.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3.递延资产的摊销

      4.存货的计价

      5.资产重估变值的税务处理

      (五)税收优惠

      1.减免税优惠

      2.再投资退税

      3.亏损弥补

      4.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

      (六)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七)关联企业业务往来

      1.关联企业的认定

      2.对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3.关联企业的税务管理

      (八)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2)年度汇算清缴税额的计算

      2.境外所得税抵免的计算

      3.预提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4.再投资退税额的计算

      (九)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征收管理的基本规定

      2.纳税年度

      3.申报缴纳的具体方法

      4.纳税申报表

      十六、个人所得税法

      (一)纳税义务人

      1.居民纳税义务人

      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二)所得来源的确定

      (三)应税所得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股票转让所得

      (2)量化资产股份转让

      (3)个人出售自有住房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稿酬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

      1.费用减除标准

      2.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3.每次收入的确定

      4.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2.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七)税收优惠

      (八)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方法

      (九)纳税申报及缴纳

      1.自行申报纳税

      (1)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义务人

      (2)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期限

      (3)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方式

      (4)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地点

      2.代扣代缴

      (1)扣缴义务人和代扣代缴的范围

      (2)扣缴义务人的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

      (3)代扣代缴期限

      3.核定征收

      十七、税收征收管理法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1)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2)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

      (3)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4)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3.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1)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

      (2)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

      (3)有关单位和部门

      4.税收征收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1)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二)税务管理

      1.税务登记管理

      (1)开业税务登记

      (2)变更、注销税务登记

      (3)停业、复业登记

      (4)税务登记证的作用和管理

      (5)银行账户管理

      2.账簿、凭证管理

      (1)账簿、凭证管理

      (2)发票管理

      (3)税控管理

      3.纳税申报管理

      (1)纳税申报的对象

      (2)纳税申报的内容

      (3)纳税申报的期限

      (4)纳税申报的要求

      (5)纳税申报的方式

      (6)延期申报管理

      (三)税款征收

      1.税款征收的原则

      2.税款征收的方式

      (1)查账征收

      (2)查定征收

      (3)查验征收

      (4)定期定额征收

      (5)委托代征税款

      (6)邮寄纳税

      (7)其他方式

      3.税款征收制度

      (四)税务检查

      1.税务检查的形式和方法

      (1)税务检查的形式

      (2)税务检查的方法

      2.税务检查的职责

      (五)法律责任

      1.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2.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4.对偷税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5.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6.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7.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8.抗税的法律责任

      9.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10.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11.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12.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

      13.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14.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

      15.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

      16.不移送的法律责任

      17.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18.渎职行为

      19.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20.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十八、税务行政法制

      (一)税务行政处罚

      1.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

      (1)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原则

      (3)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4)过罚相当原则

      (5)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6)监督、制约原则

      2.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1)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

      (2)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3.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1)主体

      (2)管辖

      4.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5.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1)调查与审查

      (2)听证

      (3)决定

      6.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二)税务行政复议

      1.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点

      2.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3.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

      4.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5.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

      6.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7.税务行政复议的其他有关规定

      (三)税务行政诉讼

      1.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

      2.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3.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4.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

      (1)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

      (2)税务行政诉讼的受理

      6.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

      (1)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

      (2)税务行政诉讼的判决

      (四)税务行政赔偿

      1.概述

      (1)税务行政赔偿的概念

      (2)税务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3)税务行政赔偿请求人

      (4)税务行政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

      (5)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

      (6)取得税务行政赔偿的特别保障

      (7)涉外税务行政赔偿

      2.赔偿范围

      (1)侵犯人身权的赔偿

      (2)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3)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3.赔偿程序

      (1)税务行政赔偿非诉讼程序

      (2)税务行政赔偿诉讼程序

      (3)税务行政追偿制度

      4.赔偿方式与费用标准

      (1)税务行政赔偿方式

      (2)费用标准

      说明:本年度考试大纲与上年相比,未做较大调整。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455 0 0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还没有评论哦

    抢首评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注会畅学旗舰班

    注会-畅学旗舰班

    直播+录播 无限畅学

    免费试听28278人已听

    截图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注册会计师公众号

    截图微信打开扫码

    找对组织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有奖原创征稿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