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途径
一、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
1.要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制订审计方案之前,根据提请部门要求的审计内容,深入被审计单位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从而使审计方案具有针对性。
2.要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在制订审计方案之前,审计人员还要学习上级审计机关有关要求和相关政策法规,准确掌握政策法规的有关条款,使审计方案具有实用性。
3.制订审计方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和审计要求,从而使审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二、明确审计内容
1.审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其经济效益是否达到任期目标,评价其工作业绩;
2.审计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评价其管理能力;
3.审计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评价其经营业绩;
4.审计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评价其管理水平;
5.审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其决策能力。
上述内容是就总体而言,但在审计工作中要因人而异。审计对象所在环境不同,审计的内容也就要有所不同,要因人而定,实事求是,最终要达到审细、审全、审实的目的。
三、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1.接受委托或按计划进行审计。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是接受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或按年初制定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如果地方党政领导部门或上级审计机关有临时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可按照要求及时开展审计。
2.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组成审计组。
3.实施审计。审计组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要求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核实取证,做好审计记录(审计日记),合法履行签字手续,把问题查细、查全、查实。
4.撰写审计报告。实施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及时撰写审计报告,送交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审计报告提出书面意见。
5.严格实行三级负责制。对每项审计都要严格执行主审、股长和主管局长三级负责制,严格把好事实关、政策关、定性关。
6.集体讨论审定。审计机关召开审理会议,有局领导、法制审理股和审计组参加,审定审计报告,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
7.立卷归档。本着案结卷成和档案规范化的要求。对已经结束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做到及时立卷归档。
四、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
重点要做到划清四个界限:一要从工作时间上划清现任责任人与前任责任人的责任界限;二要划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清是责任者本人决策造成的。还是执行上级决策造成的;三要划清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界限,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分析是责任人脱离实际主观决定的,还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四要划清个人责任与集体领导责任的界限,对工作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应分清责任者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造成的。同时还要做到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要以审后的数字指标、审计事实来做评价,不能主观臆断,无所依据;二是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要全面看待责任人的功过是非,做到成绩要说全,问题要找准;三是坚持以经济事项为主的评价原则,评价要紧紧围绕经济指标、经济决策、经营管理和执行经济纪律等方面内容;四是坚持谨慎评价的原则,对不属于审计范畴又无法取证的事实、对证据不充分又不能获得有力证据的事项、对因故无法审核的事项不予评价;五是坚持科学用语的评价原则,在审计评价中,用语要准确、规范,不能用“可能、大概、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