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的通知
财会[2007]8号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中国人民武警部队财务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会计学会,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加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我部制定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予以印发。
该《规划》适用于财政部组织的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也可作为各地财政部门和各中央主管单位组织和开展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参考。
财政部(章)
二○○七年五月八日
附件: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际前沿,创新培养机制,严格科学管理,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培养目标及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合理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以及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等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开展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会计领军人才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开展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别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恪守诚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系统、结构合理、学养深厚的知识体系;具备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作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壮大行业的社会贡献;享有社会认同、行业肯定、备受推崇的良好声誉;实现由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这些人才应当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组织内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塑造会计行业民族品牌、推进会计事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进而形成高端会计人才团队,推动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具体任务。
根据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任务为:
1.适应大中型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强化管理对高层次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带动全国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培养450名左右在大型企业或重要经济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企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带动和引导各级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着力培养100名左右在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重要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推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促进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着力培养350名左右具备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规范会计服务市场,增强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全面发展,打造行业民族品牌,推动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持作用,着力培养100名左右在会计学科担任学术带头人的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培养优秀会计人才,打造学术研究团队,占据国际学术前沿,提升会计学科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组织分工
(一)成立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主任1名,由分管会计工作的部领导担任;副主任若干名,由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以及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人才使用单位代表若干名,由大型企业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会计理论资深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具体负责指导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网络建设,构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沟通机制,协调各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外宣传,督促、指导各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议。
(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采取“分类培养,联合打造”的模式。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是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的管理部门,依托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实施培训。
1.财政部会计司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研究制定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组织设计培训方式,协调开发培训教材,建立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信息库,对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员实行跟踪管理,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工作。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研究制定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组织设计培训方式,协调开发培训教材,建立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信息库,对注册会计师类学员实施跟踪管理,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工作。
3.中国会计学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研究制定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组织设计培训方式、协调开发培训教材,建立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信息库,对学术类学员实行跟踪管理,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工作。
4.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协助培训管理部门做好学员选拔、能力框架建设等工作,负责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的实施。具体负责协助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学员选拔、参与研究制定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开发培训课程、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等教务管理工作。
四、学员选拔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分别4类人才,确定报名条件,严格选拔程序,认真组织选拔工作。
(一)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组织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选拔工作。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挑选诚实守信、年富力强、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培养,一般每l-2年选拔一次。
加强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广泛听取学术名家、用人单位的意见,重点吸收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青年会计俊才和各单位、各行业财会后备人才。
(二)学员选拔应当经过申报、笔试、面试等程序,重点考察申请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分析创新能力、政策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素质。笔试环节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闭卷作答、统一评阅”的方式;面试环节采取结构化面试等方式。
(三)培训管理部门根据考生选拔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培训班学员。
五、培训组织
(一)培训周期。
每届培训班的培训周期为6年,分为3个考核周期。第一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1-3年,第二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4-5年,第三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6年。
1.第一个考核周期为知识拓展阶段。该周期以组织教学、跟踪管理为主,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提升学员的道德修养、职业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夯实基础。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1)拓展知识结构。根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主要围绕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的要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形式,讲授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2)锻炼研究能力。通过多种渠道为学员提供参与财会法规、准则制度的研究和咨询的机会,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员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扩大学员及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社会影响。
(3)培养自学能力。根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要求,安排自学任务,促进学员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4)突出碰撞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活动,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学员交流碰撞、信息沟通的远程网络平台,增强学员的凝聚力;利用专题讨论、课题研究、咨询策划、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5)加强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学员动态,督促学员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6)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学员参与培训情况、提交培训成果质量、理论修养、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岗位胜任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形成量化考核结果,实施考核淘汰。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终止培训。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下一周期。
2.第二个考核周期为能力提升阶段。该周期以高层次论坛、大跨度交流为主,着重培训学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学员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扩展学员的视野,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集聚能量。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1)完善知识网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国际会计行业发展新趋势,会计理论及组织管理理论的新成果、新动态,结合高端会计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围绕提高学员的文化底蕴、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素质的要求,不定期发放自学教材、安排案例研究任务等,激发学员在成才过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潜能,逐步熟悉哲学、文化、历史等知识和宏观政策,掌握沟通与协调技巧、决策技巧、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提升学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
(2)开阔学员视野。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学者和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高级官员等,不定期举办高层次专题讲座和高层次论坛等,提高学员的战略意识、全局观念,进一步开阔学员的视野。
(3)开展境外培训。组织学员到境外知名院校、国际性组织、跨国企业实地考察、学习,通过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了解境外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学术动态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学员的涉外沟通能力,建立学员与境外同行的沟通联系渠道。同时,创造条件促成学员利用国家留学基金以及单位基金等到国外访问、学习。
(4)深化沟通交流。积极拓展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形成会计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互动机制。积极开展学员与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或研究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国家人才管理部门领导之间的交流。
(5)加强理论研究。激发学员主动思考和理论创新的热情,提升学员洞察问题的能力,开展重点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竞赛、成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员掌握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边工作、边研究、边提高,邀请学员参与财会法规、准则制度的研究、制订,使更多的学员在学术造诣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6)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学员参加论坛和专题讲座情况、科研成果质量及发表情况、自学课程完成情况、境外培训情况、理论修养、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岗位胜任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形成量化考核结果,实施考核淘汰。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终止培训。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下一周期。
3.第三个考核周期为使用提高阶段。该周期以工作实践、推荐使用为主,着重加强对学员的使用,在持续打造学员各项能力的同时,强调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强化对学员的使用,发挥优秀学员的带动作用,提升学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培养、精品打造,帮助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1)组织实地考察。组织专家赴学员所在单位,考察学员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详细了解学员在规范内部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参与战略决策、实现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听取单位领导对学员的评价,督促学员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
(2)安排返校授课。根据学员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安排学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日常培训教学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授课任务。聘请学员担任后期培训学员的课题辅导专家,进行课外跟踪辅导。
(3)参与专业研究。聘任学员成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各专业或专门委员会等机构的成员,主持承担相关专业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准则、制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不断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推举机制机。加强与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国家有关人才使用、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向国家人才(专家)库推荐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鼓励并支持学员参加国家级人才选拔,促使学员成为国有大型企事业和行政单位总会计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进入国家级人才库。
(5)出版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学员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系列成果,扩大培训影响,提升学员的社会知名度。
(6)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学员承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及认可程度、参与制度准则制定情况、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情况、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参加国家人才选拔情况、单位满意度等,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形成量化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人才库,并发相关证书。
(二)培训方式。
培训期间实行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系统学习知识,强化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学员知识结构,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培训由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的地点为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结合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工作实际,集中培训采取短期、多次集中的培训方式,每年举办若干次短期集中培训。每个培训周期的首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1个月左右,以后各次集中时间为15天以内。集中培训结束即进入跟踪管理阶段。
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为主,通过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和交流,夯实基础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研究方法、更新经营理念、拓展管理视野。通过培训和综合考察,确定学员在职学习的方向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任务。
(1)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以会计领军人才能力要求为指引,合理安排培训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培训方式,积极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国家政策制定机构领导担任培训授课教师,重点讲授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逐步建立以会计理论知识为核心,覆盖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及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网络体系,积极打造精品课程。
(2)课堂互动与专题研讨。建立课堂互动、课后讨论的培训模式,加强师生间、学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消化培训内容,让学员在碰撞中吸收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升。
(3)实地参观考察。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大型企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参观、考察,邀请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介绍管理经验,引导学员从实践中学习。
(4)网络信息交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以网络为载体,拓宽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5)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利用拓展训练、野餐会、班会、体育比赛、模拟教学等多种手段,构建学员的团队意识。
2.跟踪管理。
跟踪管理以学员在职自学为主。通过建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引导学员在集中培训结束后,持续进行在职学习,完成培训管理部门规定的自学任务,定期参与专属网络论坛的讨论,按时参加培训管理部门要求的各项活动,定期向培训管理部门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边工作,边学习,进一步提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建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信息库和培训学员档案,详细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各项表现。加强与学员的联系,随时掌握学员动态,在培训周期内,培训管理部门或国家会计学院每年与学员联系1-2次,跟踪了解学员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定期编辑出版学员动态。
(2)敦促学员完成自学任务。结合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能力要求,安排一定的自学任务,要求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完成学习指定阅读书目、承担部级或行业研究课题、取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等自学任务,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增强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3)安排学员参与制度建设和行业建设工作,组织优秀学员参加财政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等组织机构的课题项目、准则制度征求意见、学术会议等活动,给学员提供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平台。
(4)安排课外跟踪辅导。建立跟踪辅导交流平台和联系机制,增强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培训管理部门会同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安排导师或前期学员对后期学员进行跟踪课外辅导,帮助学员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5)鼓励优秀学员返校讲课。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及提交论文的学术质量,定期择优选拔学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日常培训以及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的授课任务,反哺国家会计学院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
(6)开展案例研讨。结合重点案例,组织学员开展研究,引导学员到实践中去总结学习,并就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开展案例研究竞赛,深化案例研究工作,提高案例研究质量,形成一批精品研究报告。
(7)开设网络课堂。国家会计学院将利用培训专属网站,开辟网络课堂,定期将优秀课程制成课件上网,供学员学习。同时,利用网络搭建学员沟通平台,实现培训结束后继续交流碰撞。
(8)举办高层次论坛。培训管理部门及国家会计学院定期举办高层次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专题演讲,组织学员研讨交流。每位学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加,但每年参加的论坛数量不得少于1次。
(9)建立后续跟踪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学员完成培训后的岗位职业变化,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为测评培训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3.联合培养。
搭建4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沟通桥梁,通过开展联合集中培训、举办合作论坛、学术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加强4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4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间的学习合作、业务合作、知识整合,打造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联合团队。
(1)建立联合培训沟通机制。各培训管理部门定期沟通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情况,交流培训经验,共同研究改进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办法。
(2)举办联合集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次联合集中培训,时间为3-5天,采取“授课与交流相结合,以交流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开设专题讲座,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授课;打通学员类别,开展交流讨论。通过联合集中培训,增强各类人才之间的横向联系,丰富各类人才的知识网络,开阔学员视野。
(3)举办合作论坛。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不定期举办合作论坛,就学员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碰撞提升。论坛按地区、行业、专业等类别组织,学员根据需要自愿参加,并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大型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国家政策制定机构高层领导参加。
(4)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在各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分别自办专属网络沟通平台的基础上,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牵头建设4类学员公共网络沟通平台,实现4类学员的远程互动,加强各类学员、教师之间的联系。
(5)引导、鼓励学员成立跨类别学习组织。积极发挥学员在学习合作、工作合作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员自发成立各种跨类别的学习、交流、互助型学习组织,构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习团队。
(三)培训管理。
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办法,引导学员按照培训方案完成培训任务,按照考核周期,对学员参加集中培训情况、完成指定自学任务情况、返校讲课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论坛情况、参加网络交流情况、工作业绩、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考核,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按照考核淘汰机制,选拔产生优秀人才。
(四)培训经费。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承担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选拔阶段的全部费用以及跟踪培训期间需发生的相关费用;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承担集中培训期间的全部教学、管理费用以及跟踪培训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其他培训所需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承担。
六、学员使用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建立与国家有关人才使用部门问题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与人才所在单位的沟通,积极向国有大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国家人才库推荐优秀学员。吸纳优秀学员成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等专业机构的成员。
七、加强国际合作
牢固树立为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战略服务、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的战略意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加强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间经验、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荐优秀学员赴境外考察、实习、研修。鼓励学员到世界知名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组织进行访问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学员取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不断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积极解决国内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与国际专业资格的互认问题,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八、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通过创新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总结积累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经验,按照学员选拔、重点培养、精品打造、定向举荐、发展提升的领军人才发展路径。通过拓展领军人才成长发展渠道,加速领军人才价值创造,扩大领军人才社会影响,塑造领军人才品牌形象,实现领军人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