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有哪些常见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是指企业用于确定存货成本的方法。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
1. 先进先出法(FIFO):
这种方法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即最早购买的存货在销售或耗用时首先被记账。先进先出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流转情况,但当物价波动较大时,它可能会高估期末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
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后进先出法假设最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即最新购买的存货在销售或耗用时首先被记账。后进先出法在通货膨胀时期可以降低企业的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负。然而,这种做法在实务中并不常见,因为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已经禁止在财务报告中使用后进先出法。
3.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考虑了每次购入存货的价格和数量,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成本,以此作为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存货成本估计,但计算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4.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在每次购入存货时,都会重新计算存货的平均成本。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反映存货成本的变动,但同样,计算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5. 特定识别法:
特定识别法是指企业根据存货的个别特征(如批号、序列号等)来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具体成本。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那些可以单独识别的特殊存货,如艺术品、古董等。
6.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在会计期末比较存货的成本和当前市场价值,选择较低者作为存货的账面价值。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评估存货的减值情况。
企业通常会根据其行业特点、存货性质、会计准则要求以及税务考虑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财务结果,因此企业需要谨慎选择并确保其计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其存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