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练习题精选(九)
想要早点拿到证书吗?想把知识点掌握地更准确、更扎实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抓住时间,做好规划,只有这样我们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鉴于此,正保会计网校为大家整理了注册会计师《会计》练习题,赶紧行动起来!
1、多选题
甲公司2×21年末存在下列业务:(1)甲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2×23年1月到期兑付;(2)持有乙公司一笔债券投资,至2×21年末剩余期限8个月,甲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3)持有一批原材料,该批原材料将于2×22年第一季度全部用于产品的生产,产品完工之后,预计将在2×23年第一季度之前全部对外销售;(4)12月1日与客户签订一项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产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2×22年4月30日之前可以退货,预计退货率为10%。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业务涉及的资产或负债中,甲公司应作为2×21年资产负债表中流动性项目列报的有( )。
A、发行的公司债券
B、乙公司债券投资
C、原材料
D、销售业务中确认为资产的应收退货成本
【答案】BCD
【解析】选项 A,甲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在一年以后才兑付,不属于流动项目;选项 B,甲公司 2× 21年末应将其作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列报,属于流动资产;选项 C,资产将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的,属于流动资产,原材料一年内将被耗用,因此属于流动资产;选项 D,相关产品退货期在一年内,确认的应收退货成本,应“其他流动资产”中列报。
【点评】本题考查资产、负债流动性的列报,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流动性或非流动性项目的特殊列报。
项目 | 列报原则 | |
“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 | ①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②自资产负债表日起超过一年到期且预期持有超过一年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项目反映。 | |
“应收款项融资”项目 | 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 | |
“其他应付款”项目 | 应根据“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 |
“债权投资”项目 | 应根据“债权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填列 | ①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 ②企业购入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或者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一年内到期的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在“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 |
“其他债权投资”项目 | 应根据“其他债权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 |
“使用权资产”项目 | 应根据“使用权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和“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 |
“租赁负债”项目 | ①应根据“租赁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②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租赁负债的期末账面价值,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 | |
“长期应付款”项目 | 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以及“专项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 |
“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项目 | 应分别根据“合同资产”科目、“合同负债”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当以净额列示,其中: ①净额为借方余额的,应当根据其流动性在“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填列,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减去“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②净额为贷方余额的,应当根据其流动性在“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中填列 | |
按照收入准则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取得成本 | 应当根据“合同取得成本”科目的明细科目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是否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在“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填列;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减去“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 |
按照收入准则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履约成本 | 应当根据“合同履约成本”科目的明细科目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是否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在“存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填列;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减去“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 |
按照收入准则确认为资产的应收退货成本 | 应当根据“应收退货成本”科目是否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出售,在“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填列 | |
按照收入准则确认为预计负债的应付退货款 | 应当根据“预计负债”科目下的“应付退货款”明细科目是否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在“其他流动负债”或“预计负债”项目中填列。 |
2、多选题
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
A、将符合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的固定资产由非流动资产重分类为流动资产列报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C、研发费用的处理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为有条件资本化
D、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由5%改为3%
【答案】BD
【解析】选项 A,属于正常的会计处理,与会计估计变更无关;选项 C,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点评】本题考查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是一个高频考点,需要熟悉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
业务 | 会计政策变更 | 会计估计变更 | |
1 | 因执行新颁布的或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例如收入、租赁、债务重组等 | √ | |
2 |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 | |
3 |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 | √ | |
4 | 金融资产(债务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 × | × |
5 |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 × | × |
6 | 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 | × | × |
7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 × | × |
8 | 低值易耗品摊销由一次摊销变更分次摊销 | × | × |
9 | 自用固定资产因出租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转变为自用固定资产 | × | × |
10 | 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变更 | √ | |
11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率、摊销年限的变更等 | √ | |
12 | 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 √ | |
13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发生变更,例10%→20%或20%→10% | √ | |
14 |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 | √ | |
15 | 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履约进度的变化 | √ | |
16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 √ |
3、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企业新设的零售部商品销售采用零售价法核算,其他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法
B、对初次发生或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C、由于改变了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将其他债权投资重分类为债权投资
D、根据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由按成本计价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答案】ABC
【解析】
选项A,属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政策变更;选项B,按照准则规定不属于政策变更;选项C,由于改变了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属于新的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点评】本题考查会计政策变更,经常与会计估计变更结合出题。
1.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2.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具体事例
情形 | 具体事例举例 |
会计政策变更 | ①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法律法规要求) ②应收账款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法律法规要求) 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法律法规要求) 总结:①-③为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造成的会计政策变更。即: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的变更。 ④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企业自行发生的会计政策的改变) 注:自用房地产由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不是会计政策变更,是当期发生与以前有本质区别的全新业务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⑤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企业自行发生的会计政策的改变) |
会计估计变更 | ①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变更 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年限、净残值率、折旧/摊销方法的变更等 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④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 ⑤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履约进度的变化 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
4、单选题
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政策变更必须采用追溯调整法
B、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的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C、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D、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企业以前采用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
【答案】A
【解析】
选项A,如果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计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选项B,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比如:该企业改变低值易耗品处理方法后,对损益的影响并不大,并且低值易耗品通常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属于不重要的事项,因而会计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的改变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点评】本题考查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以及会计处理原则。
1.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2.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①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②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3.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如果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5、多选题
甲公司为工程建造企业,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董事会确定的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的有( )。
A、建造设备的净残值按照报废时出售可获得的净现金流量确认
B、建造合同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C、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D、对子公司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后续计量
【答案】BCD
【解析】
选项A,属于会计估计。
【点评】本题考查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区分。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区分是考试的常客,需要重点掌握常见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事项 | 会计政策变更 | 会计估计变更 |
内部研究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 | √ | |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由历史成本计量改为购买价款的现值计量 | √ | |
商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营业费用改为列入存货成本 | √ | |
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条件的可予以资本化 | √ | |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 √ | |
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 | |
短期投资重新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 | √ | |
长期债权投资重新分类为债权投资,其折价摊销由直线法改为实际利率法 | √ | |
完成合同法变更为履约进度法 | √ | |
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履约进度的变化 | √ | |
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原不确认损益,现在改为确认债务重组损益 | √ | |
非货币资产交换原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现在改为满足条件时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 | √ | |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 | |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改变【注意:采用未来适用法】 | √ |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率、摊销年限的变更等 | √ | |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变化/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变更 | √ | |
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由合同价格改为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通过其他的估计方法计算 | √ | |
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 √ | |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 | √ | |
因持股比例变化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改变 | × | × |
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 | × | × |
自用固定资产因出租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转变为自用固定资产 | × | × |
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的变更(对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新政策) | × | × |
6、多选题
企业对于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应披露的内容有( )。
A、开始应用新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
B、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
C、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的金额
D、在以前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
【答案】ABC
【解析】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以前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所以选项D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7、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
A、因新准则的发布,将短期投资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改为按公允价值计量
B、企业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C、企业变更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技术及其应用方法
D、自用固定资产因出租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答案】ABD
【解析】选项 A,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 B、 D,是正常的新事项,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或会计政策变更。【点评】本题考查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是一个高频考点,需要熟悉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
业务 | 会计政策变更 | 会计估计变更 | |
1 | 因执行新颁布的或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例如收入、租赁、债务重组等 | √ | |
2 |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 | |
3 |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 | √ | |
4 | 金融资产(债务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 × | × |
5 |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 × | × |
6 | 因增减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 | × | × |
7 | 因增减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 × | × |
8 | 低值易耗品摊销由一次摊销变更分次摊销 | × | × |
9 | 自用固定资产因出租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转变为自用固定资产 | × | × |
10 | 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变更 | √ | |
11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年限、折旧/摊销方法、净残值率等的变更 | √ | |
12 | 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 √ | |
13 | 根据最新证据对预计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 | √ | |
14 | 履约进度确定方法的改变(如产出法改为投入法) | √ | |
15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 √ |
【提示】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