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划的人生才不会迷茫,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一个顶层设计,描绘自己的蓝图,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是2012年本科毕业,虽说读的是会计学专业,但说实话,那会儿没有什么规划,也说不上喜欢,也就没有好好学。 毕业后来到新疆一家能源企业做会计,一干就是五年。刚工作的时候,忙于学习公司业务,后来工作也忙无暇顾及考试。直到16年的时候,经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除了工作经验之外拿不出自己的专业判断,还有税务方面的也一筹莫展,就意识到自己是锅里的那只青蛙,感到一丝温热。就这样拿起书本,工作之余开始学习起来。 17年上半年我完成了中级会计职称、注会专业阶段六科、税务师五科的报名,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但是当时工作也不轻松,我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就想着好好准备考试然后换个工作,索性就辞职了。
17年7月下旬正式离职,在乌鲁木齐租了间民房准备考试。由于中级职称考试内容基本在注会考试范围内,我基本是以准备注会为主。 每天我都会学习六门课的内容,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除去吃饭休息时间,每科大概两小时。上午学审计、会计和财管,下午是战略、税法和经济法。每科我都是听课件,看教材,做习题,只是侧重不一样。
审计先是听第一遍课件,我看的是徐永涛老师的课程。我没做过审计,也是觉得生硬。徐老师照顾到像我这样的考生,从初步业务活动讲起的时候就举了很多例子,生动形象。但课件毕竟很精炼,听完一章的课件就回归教材。第一遍细读,书确实很厚,一开始会感觉亚历山大,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快起来,这个是真的。然后选听第二遍课件,再看教材,这时候就会快很多,我只做了少量的习题。最后还是看教材,第三遍,记忆知识点。我觉得很多审计准则跟我们日常行为规范在逻辑上是相通的,不过它是舶来品,直接记忆很费劲,我会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再消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不是说一百遍吧,反正就是多读几遍,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刻。
会计也是听课和看教材。郭建华老师和高志谦老师的课我都听,但都是选听重难点。简单一些的就是看教材。像长投、合并报表听了有十几遍,例题也做了好多遍。像郭老师说的,记不住啊,拿起笔写呀,写上五六遍你就记住了。事实就是这样。 财管我看的达江老师的课,觉得挺好。听完课看教材,做例题,也是多做几遍。每章学完,我都会总结本章的公式,计算方法,然后再选几个例题自己做一下。
战略主要是看教材,重要章节会听杭建平老师的课,然后就是记忆,反复看教材,看到教材的示例时会马上联系前面的理论知识。 税法听的叶青老师的课,主要听大税种,小税种直接看教材。每章学完会做一些习题,全部学完我拿一张纸把17个税种都板书出来,再回到教材查漏补缺。
经济法就没怎么看教材了,主要听的中级职称里面侯永斌老师的课,讲的很有意思。每次听经济法都是傍晚或是晚上了,周围很安静,却听得很可乐,手也没闲着,要么翻看一下教材相关内容,要么写一下重要法条。
以上六科看课件都是1.5倍速,听的时候都还是比较专注,也会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基本上每天傍晚我会去附近的鲤鱼山公园跑两圈,有时候出门路过楼下菜市场的时候看见人来人往,耳朵里嗡嗡作响,感觉自己都独立于这个世界了,但跑完步回来就好很多。 上述各门课的学习情况都是在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了重复了两遍或者三遍,就是反复,坚持,回想起来单调却好充实。 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是我用手机看的课件,看课件的时候就会专注,不会玩手机了;第二个就是每天听完经济法准备休息的时候,关上灯,回想这一天从早到晚所学的知识点,有时候实在想不起来就开灯,翻起身来翻书看一下,这个时候看的东西记得特别牢。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有信心,有耐心,专注,然后劳逸结合有充沛的体力。
相关链接:
免费试听28278人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