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如何决定是否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
承租人在决定是否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时,需要根据以下准则进行判断:
1. 是否符合租赁资产的定义:租赁资产是指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获得的、用于经营活动的非货币性资产。如果符合租赁资产的定义,就需要将其计入财务报表。
2. 是否具备对租赁资产的控制权: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是否具备对租赁资产的控制权。如果具备控制权,就需要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
3. 是否具备经济利益:承租人是否能够从租赁资产的使用中获得经济利益。如果具备经济利益,就需要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
4. 是否承担租赁资产的风险和回报:承租人是否承担租赁资产的损耗、毁损和价值变动的风险,以及是否享有租赁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如果承担风险和回报,就需要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合同》的规定,如果租赁合同属于金融租赁,即满足租赁期间占租赁资产的大部分使用寿命,或者租赁期间的租金支付额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当,那么承租人应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否则,属于经营租赁,承租人可以选择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或者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支付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综上所述,承租人在决定是否将租赁资产计入财务报表时,需要综合考虑租赁资产的定义、控制权、经济利益以及风险和回报等因素,并参考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