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绩效审计方法
今天整理的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学习内容是第十章第三节(绩效审计方法)的知识点,已经开始了2020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备考的同学可参考以下内容,提前学习,其他章节内容小编将为大家陆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
二、常用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绩效审计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类。(会区别)
定量分析:比率分析、比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回归分析、成本效果法、价值分析、目标评价、目标成果法、事前事后法、标杆法、评分法。
定性分析:内容分析法、程序分析法、案例研究、逻辑模型法。
(一)定量分析的方法(掌握定义)
1.比率分析
不同种类数据的对比。
2.比较分析
找出不同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差异。
3.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指把观察或记录下来的一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趋势,并进行比较的方法。
4.描述性统计分析
用来帮助审计人员理解分布情况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经常可以用标明变量的所有数值的图表(柱状图和曲线)来表示。
5.成本效益分析法
比较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效益是否超过了成本。
6.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对有因果关系的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的因果模型或回归方程,并以此模型或回归方程来推算一类或多类变量发生变化时,其他变量的变化规律。
7.成本效果法
成本效果法是通过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
8.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功能/成本),目的在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或获取所要具备的必要功能。
9.目标评价
目标评价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计量性进行评价。
10.目标成果法(与9区别)
目标成果法是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
11.事前事后法
事前事后法是将项目或措施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照,以考察项目或措施实施后的结果和影响,进而评价其效果性。
12.标杆法
标杆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与同类事项中一直领先或做得最好的同类单位或部门相对照,并借鉴其实践经验的一种评价方法。
13.评分法
评分法是预先确定若干评价项目(内容),然后按评价标准评分,最后按评分多少进行评价。
(二)定性分析法(会判断定义,与定量的区别)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来源于多个渠道、源于多种目的甚至是不连贯或者有交叉和重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一个客观、明确的观点或者陈述,这种方法,被称作内容分析法。
2.程序分析法
通常,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按照既定标准和合理的控制模式对管理程序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用程序分析法,常常要结合运用其他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3.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审计人员选择一些或某一个特定案例进行研究,说明审计事项的一般性问题,或者对审计事项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说明。
4.逻辑模型法
逻辑模型(PLM)是绩效审计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它阐明了一个项目从授权、投入、活动或过程,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逻辑流程。
【总结】
第一节 绩效审计概述
1.熟悉绩效审计的内涵
2.熟悉绩效审计的特点
第二节 绩效审计程序
熟悉(了解) 绩效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
第三节 绩效审计方法
了解绩效审计中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和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以上内容均来自2019年审计师网校辅导班老师讲解内容,成为付费学员就可查看更多讲义、习题与课程!网校老师帮你抓重点、提炼考点!快去入手吧!立即购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