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抽样概述(第一节)
今天整理的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学习内容是第八章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述)的知识点,已经开始了2020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备考的同学可参考以下内容,提前学习,其他章节内容小编将为大家陆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和运用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包括统计抽样方法和非统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可用于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查,但并不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比如,审计抽样可在检查和函证中广泛运用,但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
审计抽样通常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1.检查总体的完整性;
2.抽样单位较少;
3.总体中的每笔业务金额均超过重要性水平;
4.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检查保证程度过高;
5.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6.使用审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事项中的全部项目进行审查:
(1)审计事项由少量大额项目构成的;
(2)审计事项可能存在重要问题,而选取其中部分项目进行审查无法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的;
(3)对审计事项中的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事项中选取下列特定项目进行审查:
(1)大额或者重要项目;
(2)数量或者金额符合设定标准的项目;
(3)其他特定项目。
选取部分特定项目进行审查的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整个审计事项。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一)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
(1)随机选取样本;
(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和计量风险。
统计抽样的优点:
1.科学的确定样本量;
2.随机选样,减少偏见;
3.量化抽样风险;
4.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价推断总体特征。
缺点:但统计抽样又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做不到绝对准确。
统计抽样的方法两种:属性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变量抽样——适用于实质性审查。
(二)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也称判断抽样,一般是由审计人员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样本量、选取样本和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
特点:
1.使用方便、灵活,能够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
2.依据主观判断确定样本量,不如统计抽样客观;
3.根据经验和主观判断,结论不够准确;
4.不能量化抽样误差和抽样风险。
(三)抽样方法的选择
抽样方法选择时,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对成本效果方面的考虑。这两种技术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获取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四)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两种方法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设计、执行抽样计划和评价抽样结果中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三、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一)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1.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测试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
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1)在内部控制测评中,抽样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信赖不足风险(高估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2)在实质性审查中,抽样风险表现为:误拒风险、误受风险。
另外,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误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2.抽样风险的控制
控制抽样风险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样本量,增加样本;二是采用恰当的抽样方法,合理地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二)非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1.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采用抽样审计方法之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如,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误解审计证据、工作疏忽等而未能发现样本中实际存在的误差的可能性。
2.非抽样风险的控制
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审计人员有效的训练,对审计程序的精心设计,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等,将之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下。
以上内容均来自2019年审计师网校辅导班老师讲解内容,成为付费学员就可查看更多讲义、习题与课程!网校老师帮你抓重点、提炼考点!快去入手吧!立即购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