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税务网校 > 政策解读

改革金融 提高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5-11-20
普通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虽然近年来消费在经济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当前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PPI连续44个月负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外需萎缩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善产业结构,缓解资源和资金方面的压力,坚持走好自主创新道路,填补企业在技术升级、设备改造、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金缺口。 

  坚持金融向实体倾斜 防止实体经济空心化

  历史上一次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资本一旦与产业资本融合后,就将是风雨同舟的关系。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仅靠金融业支撑的经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目前的状况是,中国的金融部门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趋势,大量的钱在金融部门空转,并没有流向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部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空心化的形态。

  一个人口大国在人均收入还不到发达国家七分之一的阶段,过早出现“脱实向虚”、“去工业化”趋势,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中国未来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何绕过中等收入陷阱。这种“脱实向虚”的趋势不仅不利于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反而会增加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形成,总的来说是由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前后夹攻与我国政策、市场的诸多变化造成的。近几十年来,金融业在欧美发展迅猛,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导致了制造业部门的大规模迁移,实体经济发展缺失,当国家经济在金融自由化与监管部门的放松管制下出现问题时,已经空心化的实体经济无力输入资金,结论是资金链彻底断裂,最终带来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种影响下,中国的实业压力剧增,经营愈发困难,利润的持续摊薄成为最后的决定因素,在房地产与金融产业持续暴利的吸引力下,国内的实业家面对着自家的困难,难免渴望参与到暴利行业中去。在这种局面下,游离资产不断从实体经济中被抽离,填充进利润最高的房地产和虚拟投资领域,空心化的问题愈演愈烈。

  具体分析,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各种成本不断增高,企业利润不断摊薄。实体经济目前面临着成本高和税费高的双重困境,加上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经营用租金、各种税收及费用的高昂支出,使我国部分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下滑甚至丧失。伴随着金融危机后,行政性垄断经营日益挤压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现象,给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带来很多困难。

  第二,市场需求不足,中小企业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紊乱,想要全面复苏,困难重重,目前看来,还要经历长期的去杠杆化过程。外需的萎缩,使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到巨大冲击,订单大幅减少,带来的是利润的摊薄。同时,在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加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的发展模式,一些比我国产品成本更低的国家的出口竞争,这对我国的对外企业形成双重挤压,导致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受阻,发展自身更加困难。而国内的消费缺乏增长力,结果就是国内的实体企业产能过剩。

  第三,投资回报反差大,企业家丧失目的性。投资房地产市场和虚拟市场更容易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这是吸引企业“不务正业”的原因之一。在投机市场巨额回报率的诱惑下,很多实业错误地将重心倾向了投机领域。投机之风在我国始于房地产行业,温州的企业家们将炒房提到了台面上,带来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股票市场、煤炭、收藏品也几乎是同时兴起,并逐渐蔓延其他领域。一些实体企业在这些利润高、资金回流快的副业的诱导下,纷纷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投机行业中。在这个过程中,实体企业家奋斗、创新的创业精神越来越弱,抱着侥幸心理进入投机队伍的越来越多。在这种状态下,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可以预见。

  第四,小微企业信贷困难,缺乏资金创新难。企业的发展需要流动资金,小微企业没有大型企业的信誉度,资金缺口更加明显,但是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主要还是面向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真正能惠及小微企业的少之又少,还有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曾测算,我国银行覆盖贷款企业的情况中,大概大企业能达到100%,中型企业能达到90%,小企业20%,微型企业则是凤毛麟角。而且贷款利率偏高,有个别产品还要求收取财务顾问费用等。或者从正规金融机构无法贷到款,转向民间借贷或地下借贷,利率高昂,甚至达到法定基准利率的5-8倍,又从资金安全方面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再加上目前我国出口的“中国制造”产品,多是非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产品,其核心技术和关键工序都在国外,或者由外商掌控,属于价值链高端的环节都在别人手中,而我们的产业链整体处于低端,所以在贸易中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由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能力有限,不能也不敢大踏步创新,最终难以实现企业技术转型,在现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向淘汰,脱离实业。

  加快金融改革 改变脱实向虚状况

  要改变实体经济部门经济困难,金融部门脱实向虚的状况,关键还要依靠改革。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运行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最有效的方式。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和畸形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对金融资源的垄断是分不开的,市场经济就是要打破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垄断,减少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促进金融体系内的竞争,在市场真正完全放任之前要做好深化市场利率和汇率的改革,使资本和外汇的供求能够通过实际利率和汇率得到真实反映,而且要明确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取消资本管制、打破政府对金融业及金融资源的垄断。

  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过分依赖。尽管经过一系列的金融改革,直接融资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融资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我国融资主体结构不均衡,对非上市公司不够重视,小微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着力发展发行市场,加大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做强主板市场的同时,发展好创业板、新三板市场,扩大资本市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体系。银行对中小企业了解不足,信任度不够,因此不敢也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 因此,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很有必要。同时,银行还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给其提供贷款和是否需要担保。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 银行越来越关注资产的质量和信贷资金的风险问题。 因此,银行应开展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 通过融资担保,银行多了一个风险承担者,银行贷款的风险相对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优化,这便为商业银行更好地调整信贷结构,盘活部分信贷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条件。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讲师梦

国家版权局认可的培训方案

发展第二职业,再赚一份收入

1870人已学立即申请
好课试听
关注公众微信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tax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