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税务"联姻""国地税+ "迈入新时代
“我岁数大,跟不上报税系统的变化。如今有了这款手机APP,手指头一点,就有人讲解系统升级指南,可真帮了大忙!”一款手机纳税服务APP,一次昌平区地税局、国税局的联手合作,一位老百姓发自肺腑的赞扬,这仅仅是北京市地税局、国税局合作的缩影。为进一步方便纳税人,北京市税务系统从14类35个合作事项入手,加快走出首都特色的合作创新之路,使纳税人办税更便捷,征税人管理更高效,跨步迈入“国地税+”新时代。
合作升级税收征管显成效
以前总有纳税人抱怨缴纳“一税两费”麻烦,国税交完了增值税和消费税,还得来地税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如今走进北京市任何一个办税服务厅,税务干部都会提醒纳税人:“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一税两费’将由国税代征,您再也不用为这件事跑两趟啦!”这是北京市地税局、国税局合作再升级的一项重要体现。2015年,市地税局与市国税局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如“营改增”、税收联合分析等,两局积极沟通,基层科所全面对接,税务系统形成合力;与此同时,还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从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税收的角度出发,多方联动,多处发力,使群众真正享受到简政放权、税收现代化所带来的益处。国税、地税的合作,正是“劲儿往一处使”的最好写照。
集中办公区内的虚拟地址注册问题一直是石景山区地税局面临的征管难题之一,为此该区国税、地税建立了虚拟地址联合管理,对进驻集中办公区的企业类别、规模和数量进行了限制,对集中办公区的管理机构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管理标准。最终除保留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委会所属1处注册地址外,其余29处虚拟地址一律停止了工商注册。同时,税务部门还建立虚拟地址负面评价机制,制定非法虚拟地址评价标准与信息交换制度,并由税务和工商两部门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对新出现的虚拟地址以及入驻企业实施严格的源头管控,把好新设立企业入口关。为全面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海淀区于2015年6月15日起为新成立的科技服务业有限责任公司统一提供多证联办。石景山区地税局协调区里相关部门对工商、质监、税务、统计部门所需填表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组,建立企业“多证联办”办事大厅和网上审查中心,3个工作日内办结。2015年5月20日,程红副市长亲自为“北京嘉利新宏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号”营业执照。
创新举措联合服务见实惠
整合服务资源,加强服务联合,拓展服务领域,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和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是国税、地税合作带给纳税人最直接的实惠。“公司搬家了,要变更税务登记,心里想着国税、地税都要跑,我特意一上班就来了。没想到变更税务登记这么简单,一个窗口就把国地税变更都办妥了!”在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享受“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服务不到10分钟,安华同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就拿到了变更后的税务登记证。
而在北京的另一处,纳税人正拿着手机查看平谷区地税局、国税局开发的移动终端应用,此应用涵盖了多项涉税事项,纳税人手指一动一点,即可完成办理。平谷区地税局、国税局也同步推出发票自动验旧、企业所得税备案网上办理、税务登记网上变更等便民办税事项,将“互联网+税务”推广到纳税服务的每个环节。
与此同时,更全面、立体的纳税服务也在办税服务厅悄然展开,房山区地税局、国税局深度融合窗口业务,在变更税务登记、存款账户报备、《外出经营管理证明》开具等59项涉税事项上,都实现了“进一个大厅,到一个窗口,办两家业务”,有效避免了纳税人多头找、两头跑,大大缩短了办税时间,提高了办税效率。
在纳税服务工作紧紧拥抱“互联网+”的春天里,税务部门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纳税服务的成色与品质,少跑一趟、少等一会、舒心办税、满意离开,这是北京国地税对纳税人最朴实的承诺。
打造精品联手共筑“税收梦”
深化国税、地税合作,是税务总局的明确要求。宣传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将税务系统中的亮点与成果挖掘并展现出来。北京市地税局各区县局、分局与国税局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活动,从宣传主体、内容、平台、机制、反馈五个层面深度融合,实现税务总局“打连发、呈递进”的要求,推动双方资源互补,宣传效果最大化。北京市地税局紧抓宣传工作重点,积极与市国税局建立宣传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宣传工作协调会议,统一制定宣传计划,统筹部署宣传工作,并与市国税局联合在北京电视台推出了《税收天地》栏目,录制《税收大讲堂》,共建北京税务博物馆,全力打造“北京税务”宣传品牌。
门头沟区地税局与区国税局联手打造了一系列宣传精品平台。“有问题的话,微博上私信一下就行,基本上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平时微博更新也快,最新的政策、热点都能及时看到。”一名企业的办税人员评价道。这里说的就是有46万粉丝的“门头沟12366”政务微博。随着微信的普及,两局申请建立了“门头沟税务”微信公众号,向纳税人预告培训、讲座时间,说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场培训会,双倍知识的收获,问题当场解答,国税、地税联合培训,给力!”地坛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主管马女士在参加政策解读会后不由得赞叹。税务部门的纳税培训工作不再“单打独斗”,地税局与国税局“联手合作”,共同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拟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税收政策辅导活动,为企业详细讲解所得税汇算清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营改增等政策,共同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东城、海淀、平谷、房山、密云区(县)地税局和本区县国税局联合开展培训辅导21次,培训辅导纳税人7900人次,解答纳税人问题近千个,让纳税人格外“解渴”。
分析互通税收走上“高速路”
实现税收现代化,也面临着大数据的挑战,数据的真假、多少和虚实都直接影响着税务机关的判断。若要搞好税收分析,税务总局王军局长提出,应努力创造出属于税务部门联合分析的“拳头产品”。地税系统响应税务总局号召,大力开发保真、重实、求全的数据分析产品——筛除错误信息,虚假消息,追求真实数据,抓好税收分析的第一优势,注重与国税局互通有无,实现数据整合,保证数据全面可靠。不仅北京市地税局、国税局建立了联合分析机制,各区县局、分局也同步开展联合定期形势分析和定向专题分析,充分发挥了税收分析的职能,确保了全年税收计划的有序实施。
“信息每月一交换,快报每季一更新,分析每年出精品,做好税收分析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密云县地税局负责人姜学东说道。为进一步完善国地税合作机制,密云县地税局、国税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信息资源,成立联合税收分析组,对区域经济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预测。
丰台区地税局、国税局在2014年首次联合向区委、区政府报送了《丰台轨道交通、生物医药产业分析》。2015,两局联合报送的一季度和上半年联合税收收入分析报告,更是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参考。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房山区地税局等单位也正式与本区国税局建立了联合分析机制,每季度向区委区政府上报联合分析报告。加强联合分析合作,助力北京税收事业走上大数据铺就的高速路。
拓展空间打造稽查“综合体”
清晨的东城区地税局稽查局联合办公室中,税务干部的案头上放着一份厚厚的档案袋,这是该办公室挂牌后着手处理的第一件联合查办案件的账簿及会计相关资料,这份资料标志着国地税联合办案已推进到实质性阶段。各区县局、分局因地制宜地开展稽查工作,积极拓展与国税的合作空间,从每个环节、各个层面入手,力争将联合效应发挥到极致,实现1+1>2的效果。
东城区设立“稽查局联合办公室”,将“全面对接”的宗旨贯彻到稽查的四个环节之中。选案环节,统一选案,分别立案,共同研究分析疑点,确定检查重点及方法;实施环节,统一部署,共同调账,检查各自所辖业务,共享涉税信息,形成结论;审理环节,及时沟通,规范执法,涉及重要的执法或证据问题,双方应达成共识;执行环节,形成合力,严肃税法,遇有执行难情形时,及时互通信息,统一步调,保证执法效果。
“与区国税局建立税务稽查案件结果信息交换和反馈机制,对问题较严重、涉税数额较多的案件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必要时,可以联合开展税务稽查,提高税务稽查质效。”今年上半年,门头沟区地税局针对稽查工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依据此思路,在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偷税案件中,门头沟区地税局、国税局联合稽查,办案过程中及时沟通,在获知该企业企图转移银行存款后,果断对其银行账户实施了税收保全措施,顺利破获了这起案件,共追缴各项税款合计226万元,加收滞纳金合计124万元,罚款合计224万元,以上共计574万元已全部入库。
在全国税务系统全面推进税收现代化,加快简政放权,实现服务转型的大背景下,国税、地税合作的浪潮已成为税收事业前进的极大助力。北京地税勇担首都示范责任,各区县局、分局紧跟步伐,开拓合作创新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纳税人、税务人将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国地税+”时代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