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审计机关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论述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审计质量控制环节的基础上,提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
关于审计质量的涵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因而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本文称之为审计产品质量观。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是包括了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因而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过程的优劣程度,本文称之为审计工作质量观。还有人提出第三种观点,比如徐政旦等人提出应将审计人员质量包含在审计质量中。其实,审计人员质量必然反映在审计工作和审计最终产品的质量上,因此,第三种观点仍可归入前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审计产品质量控制和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审计质量的重要性是由审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只有提高审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应有的作用使审计职业自身能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无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社会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组织,其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是由审计的职业责任所决定的。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新的挑战,因此审计组织的各项管理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都必须跟上形势的需要。而只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才能强化审计工作的内部约束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审计职业的要求。
(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促进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
审计质量的高低优劣,决不只是对审计机关本身和被审计单位发生影响,它还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
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没有一个通用模式,它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审计组织的特点,并且随着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通常要从以下方面建立控制体系:
(一)建立质量控制机构
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审计组织应当选择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审计干部或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或指定质量控制负责人。重要的问题在于发挥质量控制小组及其负责人的作用。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小组就应当同时成为审计质量控制小组。无论以何种方式形成的质量控制机构中,应当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分工、分级、分层次、分部门进行审计质量控制。
(二)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
审计质量评估体系是指在审计质量评估过程中由相互联系的主体、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借鉴英国国家绩效审计中分步骤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应对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公告等关键的“质量环节”建立质量审核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等,重点考察评估每一个环节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使审计质量控制有标准可依。
(三)建立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检查机制
审计机关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缺乏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审计质量控制就容易流于形式。可以考虑借鉴美国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以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和审计业务的质量,并设立审计质量检查机构,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估和责任追究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各部门领导以及内部、外部的审计专家等人员组成,切实发挥审计质量检查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四)建立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每项工作的质量由专岗负责,每个岗位有自己的质量。只有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具体人,才能使质量问题有人抓、有人管,使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不成为空话,才能使大家重视质量问题,努力提高工作质量。质量岗位责任制有利于追究质量事故责任者,也有利于发现和表彰质量控制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责任明确、赏罚分明,避免质量控制大锅饭,是对质量控制的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事项日益复杂化、抽象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数学和统计学技术以及分析性复核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审计的通用技术。因此,审计人员应充分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的审计理念与方法,如内部控制理论、统计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并不断提高审计的电算化水平,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效解决审计对象电算化产生的信息不易解读、数据量大、审计轨迹隐蔽等问题,这对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