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远:2007年进口棉滑准税政策解读
1月31日,在青岛召开的2007年交易商座谈会暨农发行第三方规范监管座谈会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陈智远就滑准税的有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读,主要涉及到制定滑准税的政策背景以及目标、2007年新滑准税的特点以及对于进一步完善棉花滑准税的设想。
陈智远首先介绍了2005年棉花滑准税政策出台的两个主要背景,一是政策背景:在2005年初的时候,纺织部门反映棉花供给出现缺口,要求增发配额,但遭到了农业部门的反对,由于2003年和2004年棉花价格的波动比较剧烈,农业部门担心增发配额会使得国外的低价棉冲击国棉,最后经过讨论,国办给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指示以“适当优惠的暂定关税方式增加进口”。之后,税委会开始协调,先深入分析了棉花产业以及各利益部门的主张,棉花产业涉及棉花、棉纱、棉布三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纺织企业主要涉及到就业问题,这是个涉及棉农、棉企、纺企三方利益的政策,敏感产业+敏感群体影响着滑准税的制定。
接下来,他谈了棉花滑准税政策的两个指导原则。一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纺织工业和棉花生产发展、有利于兼顾棉农和纺织工人利益,有利于对外谈判”。二是要在保障国内棉花供应的同时,优先保证国产棉花的销售,维护国内棉花市场价格稳定,保护棉农利益。通过调整税率,使进口棉花与国内棉花价格基本相当。
之后,他谈到了实现目标主要环节。1、棉农以合理价格顺畅销售籽棉,实现收益增加,稳定种植;2、棉花企业能获得合理利润,积极收购籽棉;3、进口棉花国内销售价格与国棉销售价格基本相当(或略高),使棉纺企业优先购买国棉,防止低价冲击4、欧盟差价税形式受欢迎,进口价格+税收>=国内价格;5、棉纺企业购买国棉或进口棉花纺纱均能获得一定利润,且购买国棉较进口棉花纺纱利润更高;6、国产棉纱有一定价格优势,纺织企业优先购买有竞争力的国产棉纱进行生产。而第三个和第四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对于03和04年度棉花的剧烈波动,政府部门仍“心有余悸”,“欧盟差价税”政策是比较成熟的,因此作为了滑准税的制定参考。
在给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2005/06年度棉花滑准税的计算方法后,他谈到了关于2005/06棉花年度滑准税的效果和问题,他说,基本实现滑准税政策目标,一是弥补了国内供给不足,棉纺企业获得进口税收优惠;二是价格的“托底”,防止低价棉花冲击市场,稳定国内棉价,保护棉农和棉企利益。当然也存在亟需完善的问题,棉纺织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人大政协代表意见(06年5月)、新闻媒体呼声、专家学者评论)反映意见:主要是不同品质进口棉花缴税后价格趋于一致,价格没有反映品质差别,影响企业对外谈判积极性。另外也存在以高报价格方式偷逃税款的海关监管风险,例如上海棉花事件、宁波海关严打走私四十天查获六案(06年7月-9月)。
他重点说明了2007年滑准税调整的背景及原则。在各方对调整原则意见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制定了2007年滑准税调整原则:1、稳定滑准税基本形式,以方便纳税人;2、缴税后价格与国棉售价大体相当,国棉优先销售;3、税率适当反映品质差异信息;4、降低海关监管风险;5、平衡年度间进口税负;6、保持适当的保护力度。
在解读2007年棉花滑准税海关执行公式的时候,他重点提醒大家,一是注意外棉报价基本上是CNF价格;二是其中的港杂费(200元/吨)不计入税。对于2007年滑准税的特点,他总结道:1、低价高税,降低冲击;(图1和图2)2、适当反映品质差异信息;(图3)3、保持价差,争取国棉优势;(图4)4、争取较合理价差;(图5)5、努力均衡各方利益。在谈到各方利益的时候,他强调主要是,1、降低瞒报的非法所得(据概率模型测算,大致能降低70%左右的监管风险);2、为销售国棉留下了一定空间,棉企能获得适当利润(若以10月初至今进口价格测算,328级进口棉平均成本13150元/吨左右);3、为棉农增收创造条件;4、在当前棉纱价格下,国内纺纱企业以国棉纺纱毛利润率合理,以进口棉纺纱毛利润率略低。
最后,他提出了完善滑准税的个人设想。2007滑准税公布以来初步受到肯定,但效果仍有待于实践检验,有待根据实际效果进一步完善。期待大家有关人士的参与,欢迎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非正式的可以发邮件与我们沟通看法(czy@mof.gov.cn),正式的通过公司->协会(地方政府)->财政部/关税司/税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