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强化复习:财政政策分析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2013-09-03
普通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知识点三、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增长
【链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优化资源配置
核心问题: 投向哪儿 | 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环境和非营利性事业上。 |
第二个问题: 如何引导 |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
第三个问题: 如何提效 | 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通过改进资金供给方式(如拨款改为贷款)、强化预算约束等措施 |
(二)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公平分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这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费以及财产税等调解个人收入水平和差距。
(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通过财政支出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对比关系调节。
1.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反之减少。
2.财政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减税收,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
二、财政政策类型
(一)按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情形 | 方法 | |
扩张性 | 需求不足时: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 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
紧缩性 | 需求过旺时: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 | 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规模 |
中性 | 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 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取决于目前的预算收支情况) |
(二)按财政政策调整经济周期的作用分类
积极(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消极(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 | |
定义 | 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的财政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财政政策。 | 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
工具 | 1.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 2.调整税率; 3.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 4.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 【注意】不包括改变利率,再贴现率等货币工具 | 1.累进税率 2.转移支付 |
原理 | 逆经济风向行事: 1.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公债扩开支、降低税率); 2.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繁荣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开支、提高税率) | 1.累进税率: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2.转移支付:通过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
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大会增加总需求,扩大国民收入,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造成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使得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从经济活动当中“挤”了出来,结果抵消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扩张效应。 ——作用中介:利率
2.效果: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