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复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1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四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
第二节 国际收支
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可以作为调节余缺以使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手段,尤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带动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学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进行改造、补充,于l817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各国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及由此所决定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据此,一国应出口生产成本绝对较低的商品。相对成本学说则认为,即使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由于该国与他国生产不同的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出口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国际贸易比较利益。二次大战前夕,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比较成本理论进行了修正,他们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这种理论又称为“H—O定理”。这一理论认为,各贸易国应主要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的要素密集型商品。二次大战后,新贸易理论把技术进步看成生产要素之一,研究显示,科研与开发费用、技术人员的人数与出口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理论充实了要素禀赋理论。
二、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不加任何干预和限制,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特权和优惠,允许外国商品和劳务自由进出。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但是它却很难真正做到。
2.保护贸易政策
(1)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和劳务的竞争,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国内的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改善国际收支,但容易保护落后,使本国经济变得脆弱,也容易受到别国的对等政策的报复,在一些方面受到约束。
(2)保护贸易政策具体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
关税政策主要是指通过进口关税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非关税壁垒政策主要是用进口配额、对本国产品实行出口补贴(即出口国政府间接或直接给予出口产品津贴或补贴)、进口特许、技术性壁垒等措施减少进口,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国内市场。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保护都是不存在的,通行的是所谓“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即国家对内制定关于对外经济贸易的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现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和组织机构。它规定了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立法以及管理实施方面所应履行的义务,并为各成员国间协调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根据。WT0是根据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而于l995年1月成立的。经历了艰难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0成员。
WTO有几个基本原则:
(1)无歧视的贸易,即国民待遇原则;
(2)可预见的、持续扩大的市场准入和透明度原则;
(3)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
(4)鼓励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