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审计师辅导: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主要环节
1.岗位责任控制
2.编制程序的控制
(1)结账控制。
(2)对账控制。
(3)试算平衡控制。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主要内部控制环节与前面所述资产负债表的内部控制环节基本相同,除此之外,还要设置与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关的专门账户控制、调整分录控制、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控制等。
3.会计稽核控制
(1)报表内容控制。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面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2)编制方法控制。
保证每一报表内、不同报表有数量对应关系的项目之间保持应有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表内经济指标能如实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
(3)审核控制。
财务报表编制完毕,必须经财会部门负责人根据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正确性等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章。
4.报送时间控制
企业的财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和主管部门。
5.公司治理层面控制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顶层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设计合理、治理机制有效运行,这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的关键。
二、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并描述报表编制的内部控制。
2.通过审阅有关表、账或进行实地观察,验证企业所设计的报表编制程序的健全性及有效执行情况,并针对重点环节(薄弱、失控环节)做进一步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通过调查、询问、实地观察,检查报表编制的各环节、各岗位责任制的健全性、严密性,分工是否明确,相互间的制约、协调机制是否合理,各项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
4.运用抽查法(必要时对重要财务事项和账户采用详查法)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
5.调查了解有关人员掌握报表编制原则、程序、方法的情况,初步审查编制报表工作的质量。
6.索取以往年度报表报送工作的资料,了解企业是否在规定期限向有关部门、单位报送规定种类的报表。
7.评价内部控制。通过对以上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评审,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1.证实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2.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3.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4.揭示现金收支变化趋势,为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提供依据
5.证实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正确性
四、财务报告舞弊信号的识别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管理层有意识地操纵财务报告结果来伪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常见的三种财务报告舞弊方式:操纵、伪造或者篡改会计记录或支持文件;误报或隐瞒事件、交易或其他重要信息;错误运用会计政策。
审计人员应关注的关键信号包括:
年末或季末收入大量增长:收入经常在期末被操纵以达到收入目标,例如未结清账户和提前确认下期收入、虚假销售。
销售增长超过行业水平,并不能被合理证明:审计人员必须考虑企业竞争优势及其生产能力。若所有竞争者的销售都下降而公司销售处于增长状态,审计人员应提高其对舞弊或错报交易的怀疑。
毛利率异常增长可能是由于生产能力提高或其他异常变化,例如没有记录所有费用、重复开出发票、虚假销售、产品质量下降。
年末之后销售退回增加意味着产品质量问题、单边销售合同或销售途径阻塞。
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的显著增加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是高舞弊风险的信号。
存货经常被用来掩饰问题,存货周转天数增加应是高舞弊风险的信号。
财务杠杆显著变化:财务困难的企业经常会有保持负债/权益比率低于贷款限制合同,财务压力是舞弊风险的信号之一。
现金流量或流动性问题:企业最终需要现金来支付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和所有者。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很高,但经营现金流量较低或为负数,则意味着高舞弊风险。
非财务业绩指标的显著变化: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关键行为信号,例如制造业采购业务变化。审计人员应监督这些关键行为信号与财务结果不一致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