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审计局开展科教城绩效审计纪实
7月3日,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在常州科教城2006-2009年度绩效审计报告上作出了近500字的批示,对审计机关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干大事业,要经常审计检查”,并要求各相关部门正确看待审计揭示的问题,且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批示还要求市委各常委、副市长传阅该审计报告。在此后召开的市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两次表扬审计局在科教城审计中反映的内容广,亮点多,揭示的问题深刻,有创新内容,对产学研提出的建议专业性强,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要求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整改。
一份审计报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应,这与该局紧扣当前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大转型进行选项,决策,并在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分不的。
凝聚创新智慧 彰显审计转型
科教城审计如何搞,无先例可循。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局党组打破常规,出台了系列激励措施:
首次开展项目招标,以处室或者个人领衔参与竞标。
首次放权,中标审计组可以自行组阁,被抽调人员所在处室无条件放人。
首次给予政策优惠,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首次聘请专家和顾问参与审计。
首次设定为全局重点项目,局领导打破分工界限,人人肩上有担子,既当指挥员又当审计员,并及时为审计组解除后顾之忧等等。
“三个优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即在同等条件下,向上级审计机关推荐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时绩效审计项目优先;在先进单位、先进处室评选中,以绩效审计工作实绩优先;在审计人员个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外派培训时,以绩效审计工作实绩优先。
科教城是常州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是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应用人才的基地。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高科技产业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先导区,引入的科研机构、孵化企业和创新人才等科研资源集聚能力逐渐上升,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投资放大效应已凸现。当时选择科教城项目有人持有不同看法,认为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这样一个项目,到底该不该审?能不能审?经过讨论,最终统一认识,一是应该审!而且必须审深审透。通过审计考量,科教城创办以来投入产出、产学研发展、研发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从审计的视角为市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立项后,就要确定审计方案。一个好的审计方案,能使审计成功一半。立项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组织大规模的审前调查,全局报名的审计人员全部进入科教城了解情况,根据掌握的资料,让报名小组拟定方案。上台亮相审计方案,各有千秋,接受群众的评判。
第二步让中标审计组整合各申报小组的审计方案,使审计标准的运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以及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方法的使用、审计进度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更有操作性。
第三步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审计组的审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大量的审计调研,在招投标的基础上,让中标审计组整合审计方案,在研究解决科教城面临的瓶颈问题上做文章。
强化现场管理 抓好“五个环节”
实施强有力的项目现场管理,是审计方案的具体化,也是完成审计项目的重要环节。本次审计组成员以局机关社保审计处为主,借调其他处室4名审计人员,并聘请多名顾问和专家。在这个新的战斗集体里,审计处长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组织指挥、工作协调和质量控制,对现场发现的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保证现场工作有序开展。侧重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明确分工,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按照新老搭配、兼顾业务特长的原则,审计组细分成4个小组,分别负责科研机构、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开展情况、孵化企业发展形成产业情况、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就业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实施过程中,做到有分工有合作,信息互通,扬长避短。
二是掌握节奏,控制审计项目进度。细化审计方案,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入手,实现工作进度和审计质量的统一,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工作。审计小组每周召开碰头会,每月向局领导汇报情况,掌握进程,互通信息,及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是落实责任,控制现场审计质量。审计组将内容逐项分解,明确在一个时间段内必须完成的内容。为保证效果,审计组先后设计了30多张表格,锁定审计内容,便于数据分析。明确审计组负责人的复核责任,及时处理证明材料上存在的问题,使每一资料都符合审计要求,做到不跑题,不偏离方案。
四是采集数据,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审计组将计算机审计运用在绩效审计中,对采集到的科研机构、孵化企业、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和学生就业的数据,进行转换、清理、验证。通过数据分析,把握总体、确定重点,形成建模思路,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进一步将审计引向深入。
五是综合筛选,形成项目整体评价。根据审计形成数据链和证明材料链,将丰富的审计资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提炼,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审计调查问效 关注科技创新
把握审计重点,采用恰当的审计技术方法,对于提升审计工作审计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工作中,审计组注重转变思维方式,由过去的只关注财务收支转向投入产出、传统发展模式转向新形势调整结构、微观逐步转向关注宏观问题,既强调善于查找和发现问题,更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整体制度和体制完善,更多地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在审计内容上突出“四大关注”:一是关注科教城的效益和效率;二是关注科教城的资源配置;三是关注科教城的人才结构和管理;四是关注机构运行,从中发现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审计组还注重审计方法的创新,做到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点与面结合、自主审计与“借技”、“借智”结合。在审计调查中既充分运用问卷调查、还开展座谈访谈和现场调查;既进行网络调查,又组织专家论证等。在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审计调查中,启动了专家工作法。
打造精品报告提供决策服务
科教城审计涉及内容多,材料丰富,要将诸多的内容浓缩到审计报告中,确实让审计人费尽了脑筋。大家反复修改,力求用审计的语言,通过审计的视角客观评价科教城的发展和进步。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章节采用图表显示,使得审计报告更加直观。审计人员硬是将近两万字的原始报告压缩到一万多字,尽管如此,仍然是常州市审计局有史以来所出具的篇幅最长的审计报告。
该“报告”直面问题。披露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不遮不掩,直指要害,如缺人才更缺顶尖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不多;项目引进有偏重数量追求短期效益的倾向;部分海归创业项目目标未达预期;园区跟踪考核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不够等问题均予揭示,
审计建议体现深度和力度。审计建议明确提出科教城应扮演好“服务者、整合者、引进者”的角色,承担起“搭台”作用,全力打造成高校院所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应用人才的基地,同时就资源整合和协调发展问题、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加大投资力度和建立融资平台问题、提升管理素质等问题,向常州市委和市政府、科教城管委会及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目前审计组还在继续做好系列文章,以明晰的专题形式提交领导作为决策参考。
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科教城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促进其边整边改;科教城对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视,目前已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项目操作规程。“报告”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7月8日,常州市专门召开科教城建设与发展推进会,会议充分汲取审计报告有关内容,明确提出要以更加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并举,以人才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把机制创新作为赢得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全国、世界闻名”的创新高地、创业高地、人才高地和服务高地,为常州发展增添强大后劲。将采取四条举措:
一是确定科教城的发展方向应利用科教城“核”的作用,重点规划发展“创意、光伏、风力发电、生物医药、功能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半导体照明”等八大创新产业集群,以特色园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常州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和经济增长极,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是关注科教城投入产出的问题。由于科研投入比较大,要研究政府投入、科研奖励、投资收益各占多大比例,才有利于生存发展。特别要研究在政府投入不足,土地面积不够,没有大的产业化项目情况下如何发展。
三是关注人才引进和管理的问题。提升引进入驻机构和人才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提高层次,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和出成果。
四是关注机构职能问题。科教城不同于行政机关,抓招商引智、有偿报务和投资收益,运作模式上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