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经典例题]
[例题1·单选题]正保公司2008年1月取得一项无形资产,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10年的期限摊销。(年末不存在减值迹象)则2008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为( )。
A.160 B.144 C.16 D.0
[例题2·单选题]正保公司2008年初“预计负债”账面金额为200万元(预提产品保修费用),2008年产品销售收入为5 000万元,按照2%的比例计提产品保修费用,假设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支付时可以抵扣,2008年发生产品保修费用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8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B.2008年末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250万元
C.2008年末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万元
D.2008年末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例题3·多选题]2008年正保公司当期为研制新产品、新技术发生研发支出共计1 000万元,会计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假定税法和会计均规定本年无形资产摊销60万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8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
B.2008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40万元
C.2008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万元
D.2008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900万元
E.2008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40万元
[例题答案]
1.B [解析]2008年末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160-160÷10=144(万元)
2.C [解析]2008年计提产品保修费用=5 000×2%=1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200+100-50=250(万元);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250-其在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250=0(万元)
3.BE [解析]无形资产账面价值=600-60=540(万元),计税基础=600×150%-60=840(万元)。
[例题总结与延伸]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计价基础和税法计价基础。会计计价基础即账面价值,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在账面上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税法计价基础即计税基础,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
计税基础概念本身并不需要去深入琢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会计和税法存在的差异。计税基础实际上关键要掌握一个税前可以扣除的金额,不管是资产的计税基础还是负债的计税基础,都强调税前扣除这个概念。对于资产来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比较常见,还比如长期应收款:也就是分期收款销售中具有融资性质的,会计上当期全部确认了收入了,但是税法上是要分期确认收入的,那么在本期来说,会计上当期多确认的收入部分税法上是不纳税的,也就是可以税前扣除了;那么以后税法上分期确认收入而会计上不确认的时候,实际上是税法不允许会计上扣除这部分收入了,那么实际上是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显然,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允许未来抵税的资产价值,即未来不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即现在不能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也是现在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金额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显然,负债的计税基础是税法规定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也就是未来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是现在不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现在可以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免费试听28278人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