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知识点四:标准成本管理(本章重要考点)
一、标准成本管理及相关概念
1.标准成本
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
2.标准成本管理(又称标准成本控制)
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的确定作为起点,通过差异的计算、分析等得出结论性报告,然后据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或克服不足,其管理流程可以具体表述为:
二、标准成本的确定
1.标准成本种类
企业在确定标准成本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类型中进行选择:
种类 | 含义 | 说明 |
理想标准成本 | 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 | ①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②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
正常标准成本 |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
2.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组成。无论是确定哪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的乘积就是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将各项目的标准成本汇总,即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1)标准成本基本公式
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
(2)标准成本构成及制定
①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制定
②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③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时,也应分别制定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标准。
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即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④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说明】大家可以将上面三个例题的数据汇总,从而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3.成本差异
(1)含义
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2)成本差异的计算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凡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超支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则称为节约差异。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因素分析法(教材安排在第八章介绍,我这里提前了)
(1)含义
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因素分析法两种具体形式
一为连环替代法;二为差额分析法。其中连环替代法为基本方法,差额分析法为简化方法。
(3)连环替代法基本原理
第一步,对需要分析的财务指标进行因素分解;
第二步,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第三步,确定替换指标性质的总体方向
指的是现在向历史或者历史向现在,还是实际向计划或者计划向实际,还是实际向标准或者标准向实际;
第四步,在衡量某一因素对一个财务指标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一因素在变动而其余因素不变;
第五步,把这个替代后的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第六步,依次替代其他各个因素,重复第四、五步
(4)连环替代法使用注意的关键事项
第一、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第二、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应按分析目的及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安排替换顺序,不得随意颠倒。
第三、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每个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只是替代一个因素。
第四、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运用这一方法在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因此,计算结果只能说明是在某种假定条件下计算的结果。
第五、替换指标性质的方向性
第六、差异计算的方向性:本章采用的是从标准数向实际数额替代。
(5)差额分析法基本原理
实质上就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省略了替代过程,直接用替换后的数值减去替换前的数值,得出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2.差异计算的通用规律
(1)总差异计算
=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实际单位用量×实际单价-实际产量×标准单位用量×标准单价
=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特别注意】
实际用量=实际产量×实际单位用量
标准用量=实际产量×标准单位用量
(2)分项差异计算规律
注意:
1.替代方向:标准向实际;替代顺序:先数量后价格;计算的方向:替代后减替代前;
2.用量都是使用实际产量进行计算
3.差额为正值,为不利差,否则为有利差
(3)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分析
了解详情 热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