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 第二十章 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强化学习四、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的核算
(一)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
1.事业收入的核算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比如学校要做教育等,即事业单位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活动。事业单位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应纳入预算管理或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能直接计入事业收入。在收到财政专户返还款时,再计入事业收入。还有些单位,实行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平时取得收入时,先全额通过"事业收入"科目反映,定期结算出应缴财政专户资金结余时,再将应上缴财政专户部分扣除,借记"事业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会计期末,将"事业收入"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2.事业支出的核算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支出的主要项目,应设置"事业支出"科目核算。发生事业支出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会计期末,将"事业支出"科目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科目,贷记"事业支出"科目。
(二)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的核算
1.经营收入的核算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通常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思路确认。
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经营收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应确认的经营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科目。一般纳税人,还涉及增值税销项税的核算(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会计期末,将"经营收入"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收入"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
2.经营支出的核算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通常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的思路确认。比如大学里的酒店发生的支出。
事业单位要严格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
事业单位应设置"经营支出"科目,发生经营支出时,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会计期末,将"经营支出"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借记""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科目。
经营活动要交纳所得税,通过"应交税金"核算。
(三)成本费用的核算
成本费用的核算主要指经营活动,但不仅仅是经营活动,但事业活动也会涉及成本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的目的是最终算出一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成本。成本计算对象多种多样,如生产的产品、研究的课题、服务的项目、专项工程等,且很多情况下,表现为不完全的成本,有些活动不会像企业一样将直接相关的、间接相关的都归集到产品成本中。成本项目通常包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设备购置费等。成本计算期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事业单位应设置"成本费用"、"间接费用"等科目。发生费用时,借记"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成本计算期结束,借记"产成品"科目,贷记"成本费用"科目。
了解详情 热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