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务师 > 复习指导 > 涉税相关法律

《税收相关法律》应试技巧

普通 来源: 2007-05-21

  【内容导航】

  1. 逃税罪的构成

  2. 逃税罪“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区分界定

  3. 逃税罪的处罚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程度:熟悉本考点。本考点在2013年、2011年和2008年考过单选题、多选题和综合分析题。

  【高频考点】逃税罪

  (一)逃税罪的构成

  1.客体:国家税收征管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额10%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3.犯罪主体

  逃税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解释:不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能独立构成本罪主体,但可成为本罪的共犯。

  (二)逃税罪“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区分界定

  1.逃税罪“罪与非罪”界限

逃税罪认定 一般违法行为
逃税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且逃税数额在5万元以 逃税额不足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逃税数额不足5万元
5年内因逃税被税务机关予以2次行政处罚,又逃税达5万元以上的 5年内因逃税而被处2次以下行政处罚或虽经2次税务行政处罚但再未逃税,或者2次处罚后又逃税且逃税额在5万元以下的

  2.逃税罪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区别

  逃税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共犯认定) 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如果与逃税人相互勾结,故意不履行其依法征税的职责,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的 行为人知道某人在逃税,出于某种私利而佯装不知,对逃税行为采取放任态度,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

  (三)逃税罪的处罚

  1.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此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4.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打开APP 订阅最新报考消息

报考指南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税务师-超值精品班

课题结合 精读精讲

免费试听85200人已学

五分钟了解税务师

扫码关注公众号

正保会计网校

接收更多考试资讯

扫码找组织

有奖原创征稿
客服 首页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