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共享充电宝的行情越来越不乐观,半年以来裁员、亏损几乎成为行业常态。从行业来看,2021年竹芒科技完成街电、搜电两大品牌业务整合,行业格局从三电一兽变为“小竹兽”,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从经营情况来看,怪兽充电曾连续5个季度盈利,打破共享充电宝不赚钱的魔咒,而如今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其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一季度营收为 7.371 亿元,同比下滑 13%,环比下降 12% ;三个月亏损近一个亿,相当于2021年净亏损的80%。小电也不乐观,早在今年三月,小电科技被曝出了裁员约2000人的消息,波及运营、KA、产品等多个部门,约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
业绩承压、前景未明、巨额亏损,背后固然有疫情的影响,但商业模式韧性不足的天然缺陷仍然是共享充电行业的主要短板。
☞ 盈利模式单一。共享充电宝的盈利单一,90%的收益都是来源于租借收益,而资本背景的共享充电宝更难发展,投资方要回报,品牌运营商要运营资金、技术资金、维护成本,代理商也需要盈利。行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共享充电宝租赁服务,企业不仅容易面临盈利见顶的危机,也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 营销费用高。营销费用至重要的是支付商家的佣金和入场费。由于充电宝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电柜放置点位(POI)成为品牌争夺的关键点,点位量是决定其收入规模的关键因素。对优质点位的争夺俨然是原本推高入场费的PLUS版本,越是优质的场景,共享充电宝企业话语权越弱。疫情下,收入增长不确定,预付入场费模式成本刚性凸显。例如,近三年中怪兽充电支付给商家的入场费和佣金占充电宝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的48.2%提升至2021年的61.1%,足以看出竞争之激烈。
☞ 运营缺乏规范性。共享充电宝从1元时代发展到如今4元、5元,充电价格持续涨价,而几次涨价潮曾将共享充电宝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2021年上半年的涨价更是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召集包括怪兽、小电等一批共享充电宝品牌在内的经营主体参加“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要求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尽管此后共享消费领域价格涨势得到遏制,标价也逐步透明化和规范化,但共享充电宝也彻底告别了一元钱时代。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前景仍然广阔,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这样的下沉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共享充电宝企业急需回归服务本质,加快战略调整和组织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增值赋能,为商家和用户创造更多的利益才是出路。
☞ 重新定义服务。首先依赖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之后又有两种思路。一是将需求交叉叠加,重新组织商业模式和渠道,带来新的体验。二是从已有的需求衍生出新需求,延长需求链。因此,面对物质消费极大满足后的“内卷”,越是大众的服务想要出彩,就越需要向高层次需求靠拢。物质需求要与精神需求相叠加。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自己的差异化特色,而非以工具、用途的单薄形象留在消费者心中。
☞ 优化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链各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管控,并设立成本的预警值,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企业要基于目标成本法建立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对企业的成本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将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判断成本管理中的缺陷并改进,以提升企业价值链的管理效率。
☞ 优化直代共存运营。相比而言,代理模式的现金流和成本控制优势还是明显的,也不失为一个尝试的出路。但代理模式的难题是管理难度大、服务水平与标准不如直营,直营模式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更好,也能够保证日常管理效率,但现金流压力大。相对于直营模式对点位质量的要求更高,经营成本更大,代理模式可以提高密度,降低成本,但也会降低品牌的掌控力。因此,由于直营和代理各自的优缺点都很明显,直代共存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行业的大趋势。企业应该对直代两种模式进行持续优化,通过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代理商的盈利能力。
☞ 强化持续盈利能力。需考虑公司净利水平、行业地位及其市场占用率,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市场、客户集中度,以及公司经营利润模式和利润来源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合理运用,费用收益入账期间的合理选择,购销合同、销售方式及财务契约的统筹安排达到持续盈利目标。财务报表方面应参考业内上市企业同类财务指标,重点关注资产负债率、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指标,尽早规划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构成,股权结构的分散与集中等问题。要着力从财务报表中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积极挖掘企业潜能,通过财务指标映射企业经营管理逐步改善状况。
☞ 构建风险防范体系。首先,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高素养人才的引进,通过人才培养改进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参与到外部竞争中。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投融资战略的风险防范,加强风险评估,以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促使投融资活动发挥更高的成效。
参考资料
中国网《充电宝还能继续共享吗》
蓝鲸财经《竹芒科技将推消费类硬件产品,抛弃街电谋求第二增长点?》
中纺网财经《3个月亏1亿,怪兽充电释放了什么信号?》
美股研究社《共享充电宝失宠?或许只是打开的方式不对》
中国企业家杂志《共享充电宝缺“电”:亏损过亿、疯狂裁员,如何打破困境实现自救?》
更多推荐:
了解详情15800元/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