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负责人托马斯•杜拉克维茨(Tomasz Durakiewicz)做过一项调查,他选取了10个提交时限超过两个月的大项目,统计人们在规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选择什么时间点提交,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拖延到什么程度。
整理了大量提交系统的后台数据后,结果惊人的简洁:提交量与所剩时间成双曲线关系。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提交量会突然增多,并且迅速向无限多逼近。
杜拉克维茨管这个模型叫“万有拖延定律”。
拖延和截止日期之前的突击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时间管理现象。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还是拖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在日益增加的压力下被迫完成工作,这是拖延的一种表现。
这种情况在职场中也是屡见不鲜,很多职场人都调侃说:“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才能摆脱拖延定律?不妨试试以下两招。
# 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
拟好每日清单
在每天正式开展工作之前,写一个每日工作清单,把今天需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逐一列举:
1)把今天打算做的事情写到纸上;
2)标记出至重要的3件事;
3)预估下可能发生的调整。
拟好每日清单就可以作为开工的一个信号,从总体上把握每天的工作内容,一旦被一些临时任务打断,可以先记录下工作进度,完成临时任务后及时回归主要工作。
学会拆解任务
职场中,你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任务,你想搞定它,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无法进入工作状态,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了。
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拆解任务,理清一个困难的任务由哪些分支目标构成,从简单的小目标入手处理,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一点点了解任务的全貌,甚至能在细节中择取突破的关键点。
比如说做今天上午12点之前你需要完成项目进度汇报PPT,那么就要思考如何构建框架、从哪些部门收集整理进展信息以及什么样版式的ppt模板适合这个主题。
这样一来就把做项目汇报PPT这个事拆解成了若干个小任务,可以从细节入手,从整体把控,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不到重点,还浪费时间。
#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 #
设定好深度工作的仪式
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前,可以有一个仪式感。比如提前打好一杯水、去一趟厕所、放松一下肩颈,明确需要专注的工作内容后,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在深度工作时,远离自己的手机,尽量不要被无关信息打扰。因为哪怕是很小的干扰因素,都可能会破坏我们的深度工作,而且也很难再次回到深度工作的状态。
力争实现连续一小时工作
成年人的专注时间一般是在30~45分钟之间,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段专心工作而不分散注意力,就可以慢慢向一小时高效工作过度。
这种不受任何干扰的持续深度工作状态,会让你在单位时间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是非常宝贵的。
一旦你拥有了这个认知,你就很清楚自己每天该干嘛,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拖延也就无从谈起了。
“截止日期”听起来像是拖延症的紧箍咒,但反过来想想,既然能在死亡线前完成,就说明这个任务还在可控范围内。
只要在至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高效完成工作,就能控制住“拖延”这头怪兽,不但能减少心理上的压力,还能以更充裕的时间保证更完整的工作成果。
不要让拖延成为你的绊脚石,今天就开始挥剑斩拖延吧,现在就行动!
更多推荐:
更多资讯:
CMA是什么 | CMA考试 | CMA考试难度 |
CMA报名 | CMA报名时间 | CMA报名条件 |
CMA培训 | CMA培训机构 | CMA培训费 |
CMA成绩查询 | CMA认证 | CMA合格分数 |
CMA学习资料 | CMA考试大纲 | CMA试题回忆 |
了解详情15800元/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