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初级审计师 > 复习指导 > 备考经验

知识点: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货币政策(第二节)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2021-03-17
普通

为帮助大家对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正保会计网校2020年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辅导班老师讲解的讲义内容。

下文为2020年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的知识点,还未开始2021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备考的同学可参考以下内容,提前学习,其他章节内容小编将为大家陆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

知识点: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货币政策(第二节)

第02讲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知识点: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与运用

(一)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

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2.调控方式

经济过热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卖出债券,回笼货币,减少了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
经济萧条扩张性货币政策央行买进债券,把货币投入市场,增加了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3.优缺点


优点

①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式和步骤也可以自主安排;

④可以逐日进行,如有需要,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操作

缺点由于金融市场上其他民间债券增加,对商业银行强制影响力和对公众预期影响力较弱


4.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条件

(1)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

(2)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如存款准备金制度。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存款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率

(1)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2)法定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按法律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2.调控方式——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派生存款的总量,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经济过热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收缩
经济萧条扩张性货币政策调低法定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3.政策效果

(1)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即使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即使法定准备金率维持不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影响超额准备金。

4.局限性

(1)调整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2)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有固定化的倾向;

(3)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三)再贴现率

1.再贴现与再贴现率

(1)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

(2)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再贴现政策

(1)短期:再贴现率的调整。

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2)长期: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可起抑制或扶持作用,改变资金流向。

3.调控方式


经济过热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提高→减少贷款数量
经济萧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降低→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


4.政策效果

(1)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5.缺陷

(1)调整再贴现率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只能产生间接的效果,其最终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应;

(2)调整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3)频繁地进行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4)调整再贴现率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影响。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央行适时地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2.直接信用控制

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具体包括:

(1)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2)信用配额: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

(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为此商业银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增加易变现的资产等;

(4)直接干预。

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如对业务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惩罚性利率;直接干涉存款吸收。

3.间接信用指导

(1)道义劝告:央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通告、指示或面谈。

(2)窗口指导:央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知识点: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从短期来看,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相互之间都有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1)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存在此涨彼伏的消长关系——如果工资上涨率(物价水平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较低,则失业率较高。


  

(2)泰勒规则: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货膨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当局应提高(降低)名义利率。

产出缺口为正(实际产出超过满负荷生产时的产出,即需求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缺口超过目标值→经济过热→提高名义利率。

产出缺口为负(实际产出低于满负荷生产时的产出,即需求不足),通货膨胀缺口低于目标值→经济萧条→降低名义利率。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增加投资,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使经济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不利于物价稳定。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1)顺差:国际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即外汇占款——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物价上涨。

(2)逆差: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进口成本上升,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1)经济增长→增加进口,导致贸易逆差→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经济增长放慢。

(2)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借助于外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知识点:金融风险管理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国际组织、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采取立法等方式,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监督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从整体上保持世界和各国金融环境的稳定性。

1.特征:战略性、综合性

2.具体目标

(1)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维护和促进有序、高效的金融秩序。

3.手段

(1)建立法规体系,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2)制定恰当经济政策,如:浮动汇率制度、调整准备金率。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如: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市场退出的全程监控。

(4)建立市场保护机制。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是指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运用既经济又适用的方法,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1.特征:全面性、复杂性、相容性

2.目标:风险控制目标、损失控制目标

3.手段

(1)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

(2)制定内部运行制度;

(3)保证约束措施;

(4)运用科学手段降低或转嫁风险。

知识点: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和一般程序

(一)金融风险管理体制

1.金融风险管理系统

(1)衡量系统

(2)决策系统

(3)预警系统

(4)监控系统

(5)补救系统

(6)评估系统

(7)辅助系统

2.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1)经济主体内部管理组织体系——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2)经济主体外部管理组织体系——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有关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4.金融风险的评估与总结

以上内容均来自正保会计网校2020年审计师辅导班老师讲解内容,成为付费学员就可查看更多讲义、习题与课程!网校老师帮你抓重点、提炼考点!快去入手吧!立即购买>>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

2021年审计师课程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精品课程

审计师-高效实验班

测评结合 高效学习

1800人已听了解课程
审计师课程试听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截图找组织

公众号

wx_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