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回顾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5年。为了更好地总结实践,科学规划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十二五”期间行业主要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
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注册会计师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要求,实施发展战略体系不松劲,继续把做强做大作为行业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来定位,把做强做大战略作为行业发展战略体系的总战略来实施。如今,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机制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步增强,行业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成长出了一批执业质量好、服务能力精、社会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
政策明确,引领做强做大的方向
在2004年11月召开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四代会”上,财政部领导向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实施做强做大战略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形成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尽快形成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跨国经营并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0家左右能够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管理规范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底召开的中注协“五代会”部署深入实施行业发展战略,将行业发展战略扩展为包括做强做大在内的战略体系。
“十二五”期间,在继续推进实施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的同时,中注协于2012年制定发布《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事务所强强合并、承接大型银行保险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多元化经营、走出去、加快信息化建设、形成会计服务产业集群等六大重点鼓励方向,以及配套的24项扶持措施。
做大固然重要,做强才是关键。为此,会计师事务所要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以管理为依托,强字为先、做强为要、稳中求进、进中保好。在鼓励强强合并时,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事务所应重视合并对象的质量,合并后要实现“五统一”,要加强对事务所合并质量和内部治理机制建设的核查与指导。
服务金融的能力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此,中注协于2013年制定发布《关于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金融业发展能力的若干意见》。
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市场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层结构,既要有大而强的事务所,也要有精而专的中小事务所。为此,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实施中注协《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要求各地注协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本地中小事务所做强做专做优的扶持政策。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10余个省级注协制定或推动财政部门制定了本地区行业做强做大和做精做专支持奖励政策。
“十二五”期间,中注协根据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累计发放做强做大扶持奖励资金超过4000万元,有9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近20家地方注协获得扶持和奖励。
战略配套,形成做强做大的合力
做强做大作为行业发展战略的总目标,需要各项战略措施配套,系统推进,形成合力。为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推进做强做大战略的同时,实施了行业人才战略、新业务拓展战略、执业标准国际趋同战略以及行业信息化战略,五大战略构成一个体系,并以做强做大战略为总战略,配套实施,相互支持。
在行业人才战略方面,中注协深入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加大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力度。中注协确立了金融审计和管理会计咨询两个方向,并对完成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证券资格事务所,在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中给予主要合伙人推荐入选名额。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实际,中注协研究试行分级分类分模块培训课程,聚焦培养、对标提升,提高事务所对境内外上市公司、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要行业和重点区域企业的专业服务水平。
在新业务拓展战略方面,“十二五”期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将拓展新业务领域、提升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作为推动行业跨越发展的“瓶颈”加以突破。围绕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办56号文件,中注协在新业务拓展的政策规范、实施指引等方面单独或与其他部委联合印发文件36个;持续跟踪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3次更新《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与地方注协、政府部门合作,在重要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园区创建了14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3个会计服务试点项目,累计推出近200项新型业务。
走向国际是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的重要标志。注册会计师行业于2005年启动执业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于2006年建立起与国际趋同的执业准则体系。在过去5年里,中注协持续推进执业准则动态趋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技术条件。2010年以来,中注协对3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进行全面修订;于2015年启动了审计报告相关准则及应用指南的制定(修订)工作;2013年10月和2014年12月先后发布两批13个项目共78个问题的审计准则问题解答;接受两岸四地会计职业组织委托,起草了《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并以此为基础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等。
5年来,以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为引领,中注协完成了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注册会计师考试计算机化改革、法律法规库和经济数据库建设等六大重点项目。推动行业信息化,为事务所做强做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服务跟进,提供做强做大的助力
在推动事务所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各级注协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优化做强做大的政策、专业和市场环境。
第一,协调改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行业相关立法协调。中注协与立法机关沟通协调,促成新《公司法》确立公司法定审计制度、《证券法》合理界定上市公司审计责任等,并对《国有资产法》《审计法》等20余部法律法规中涉及行业职责、资质的条款提出建议,得到立法机关的重视和采纳。二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协调并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中注协推动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就注册会计师银行函证的格式内容和保密义务,以及银行回函的工作程序、回函要求等工作做出规范。同时,中注协把整治不正当低价竞争作为行业重点工作来抓。
第二,积极推进公众认知。一是持续完善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以来,以突出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为重点,中注协先后3次修订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会计师事务所科学发展。
二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中注协坚持“开门办会”,建立与政府部门和重要市场主体的联系机制;召开中注协与学界、新闻媒体的沟通会,通报行业发展情况等。三是开展高端宣传,提升行业形象。
围绕行业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中注协不断拓展行业宣传的形式和渠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第三,深化监督,促进提高行业诚信意识和执业质量。中注协全面改革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贯彻落实风险导向监管理念,把防范系统风险作为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引导事务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上,促进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系统风险防范的能力。
第四,细化专业指导。为指导改进会计师事务所治理,中注协制订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等指导文件;为巩固执业标准国际趋同成果,促进执业标准执行到位,修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制订《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编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讲解》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问题解答》等。
做强做大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行业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行业服务对象从公司企业显著扩展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和经济实体、非营利组织等领域,新业务种类大幅拓展,非鉴证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度的16%提高到2015年度的30%。行业服务客户单位由350万家增至420万家以上。
第二,成长出一批执业质量优、社会信誉好的事务所。这些事务所坚持诚信执业理念和合伙经营精神,围绕内部管理“五统一”要求,不断夯实内部治理和管理的基础,成为行业做强做大的典范和标杆。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显示,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事务所有49家,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事务所有13家,超过20亿元的事务所有6家,超过30亿元的事务所有4家,比“十一五”末大幅增加;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合计464.87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的67.4%,较“十一五”末明显提高。
第三,事务所国际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15年12月,有19家事务所加入国际会计公司,瑞华、致同、立信、天职国际等一批事务所的高管跻身相关国际网络的高层决策机构。信永中和、利安达发起设立的自主品牌国际网络,在国际排名中榜上有名。有70余家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成员机构或联系机构90余家,11家事务所获准从事香港H股审计业务,全行业国际业务收入超过90亿元,行业服务触及世界各主要区域。
下一步,注册会计师行业将围绕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经济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巨大机遇和赋予的历史责任,以做强做大为总目标,以国际化为引领,深入实施行业发展战略体系,做强做大与做精做专并重,做强与做大并进,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
做好行业新业务拓展的“领航人”
拓展行业服务领域、提升行业服务效能、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2010年11月,作为行业新业务拓展的“领航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五代会”上提出实施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并在2011年制定发布的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业务拓展战略的目标、任务与措施,行业全面启动新业务拓展战略。
5年来,行业持续拓展新型审计鉴证服务,大力开发非审计业务新领域,搭建行业创新平台,集聚专业服务力量,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和跨越发展。2015年度,全行业非审计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度的16%提高到2015年度的30%,行业业务结构、收入结构、人才结构等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同时,一批执业质量优、服务领域广、社会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脱颖而出。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各行各业的关联度明显提升,公众和市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价值、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和服务种类的认知明显提高。
营造新业务拓展的良好环境
在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前的2009年,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中,审计业务收入占84.36%,非审计业务收入仅占15.64%,相对于发达国家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5:5的比例结构有很大的差距。为此,行业将拓展新业务领域、提升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作为推动行业跨越发展的“瓶颈”加以突破,作为行业“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加以规划和落实,提出实现行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其中审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非审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5%左右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例达到5:5。
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新业务拓展的政策规范、实施指引等方面制定或推动制定政策制度性文件36个。《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明确了新业务拓展战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意见》明确了新业务拓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注协认领新业务领域拓展重点推动项目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对“一特三高”业务、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规定了促进措施和扶持政策。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鼓励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财务审计、管理咨询等第三方服务,加大政府对上述服务的采购力度,为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搭建了更高的创新平台,释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册会计师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政策调整所创造的新机遇、新需求、新空间,发布《会计师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等7个审计实务指引,同时总结梳理市场新需求,对《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进行了3次更新,为事务所提供了业务拓展的方向指引。这些政策扶持措施为新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有力鼓舞注册会计师投身新业务领域,推进新业务快速开展。
强化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持
5年来,围绕新业务拓展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技术规范的要求,中注协出台了一系列新业务实施指导性文件。
一是制定新型审计鉴证业务指引,规范新型业务。中注协先后制定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外商投资企业对方权益确认审核指导意见》等技术指导文件。
二是培训新业务操作技术,提升新型业务拓展和胜任能力。中注协和各地注协积极加强新业务指南和新业务拓展种类的培训。中注协共开办新业务相关培训班175期,培训人员56881人,各地注协相应开展了覆盖面更广的培训。
三是注重宣传推介,搭建专业服务供需桥梁。中注协建立了新业务网页,发布新业务拓展的动态进展、媒体报道、政策文件等。2012年至2014年,中注协连续举办三届“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同时举办了以新业务拓展为主题的第四届注册会计师论坛等。中注协还编发《新业务拓展战略:政策、理论与实践》等书刊,组织“拓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奖征文活动等。
搭建新业务拓展示范平台
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是为全面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5年来,中注协、地方注协与有关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先后在北京金融街、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武汉光谷、江苏扬州等重要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园区,创建了14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3个会计服务试点项目,促进实现会计专业服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等区域战略、改革发展战略、管理创新战略的对接。
示范基地合作各方在新业务的培育、对接、推广和示范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效工作。一是健全基地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协调当地政府及财政、金融等职能部门支持基地发展,已出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购(租)房优惠、人才奖励等政策措施100余项,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亿多元。二是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指南并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促进入驻事务所诚信执业、规范执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三是定期召开全国示范基地联席会议,总结建设经验,交流业务拓展情况,表彰业绩突出的基地。四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接供给与需求,举办各类推介、洽谈、论坛、培训等,各基地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新服务以及同其他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试验田”。
5年来,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拓展了一批新业务,推动了事务所服务创新,累计推出近200项新型业务。二是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事务所。三是助推当地改善投资软环境,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四是丰富了行业发展内涵,提升了行业声誉和形象。
在创新中全方位拓展新业务领域
会计师事务所和广大注册会计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把握新业务拓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会,面向市场,把握重点,提高能力,业务领域覆盖面持续扩大,推出了一大批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业态。
一是持续拓展新型审计鉴证服务。注会行业巩固和深化传统领域的审计、资本验证、涉税服务,拓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慈善组织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审计,积极开展商业银行金融审计和农村财务公开鉴证服务;开展“走出去企业”和“企业走出去”延伸审计服务,11家事务所获准为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的内地企业H股提供审计服务;开发了信息系统审计和大数据审计服务。
二是大力开发非审计服务。行业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资本运营全程服务的优势,积极拓展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ERP管理系统流程设计、税务筹划、战略管理、并购重组、工程咨询等咨询服务;中小事务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中小企业公司秘书、代理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市场调查、人力资源咨询等咨询业务领域。
三是重点开拓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服务。行业努力拓展高新科技、金融、保险、文化影视、设计、旅游等行业的专业服务;开发对产业转型的专业支持服务,以及对研发、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创新措施的专业服务;积极参与“三农”投资绩效评估服务,开发和承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服务项目。
四是着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新型业务。行业着力开发承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财政支出和投资绩效评价、市场调查、体制改革等社会管理领域的鉴证业务;拓展政府购买服务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事业的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调整升级的业务项目。
2012年以来,中注协对在全国首次开发承接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一特三高”业务进行评审,对13个项目进行了奖励,资助资金总计650万元。这些项目以其新颖性、创造性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事务所创新拓展新业务的热情。
注册会计师行业将持续深入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创新战略实施措施,丰富专业服务产品供给,增强市场对专业服务价值的认知,优化专业服务市场环境,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用发展新动力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本版文字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