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税务网校 > 纳税辅导 >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VS应纳税额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2024-12-24
普通

一起来看!

应纳税所得额









(一)概念: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计算公式: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1.直接计算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额









(一)概念: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二)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第七十六条



来源:新疆税务

编辑推荐: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热点问答

住房租金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热点问答

签订框架合同如何缴纳印花税

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的五个常见误区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讲师梦

国家版权局认可的培训方案

发展第二职业,再赚一份收入

2000人已学立即申请
好课试听
关注公众微信号

扫码找组织

公众号

taxchinaacc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