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准则“变脸”
提升了绩效审计地位
作为一位在审计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兵,林炳发对此次审计准则的修订感触颇深。“从2000年1月28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令第1号开始,到2004年2月10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令第6号结束,在这之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审计准则仍旧停留在以往的框架中。”黄开敏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次审计准则的修订,反映了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实践的要求。
过去的审计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的账务处理进行规范。如今,随着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账务处理上的错误不断减少。审计工作的重点也由过去的查错纠弊转变为绩效审计。
“可喜的是,此次新审计准则的调整,强化了绩效审计的内容。”黄开敏说。
业内专家指出,绩效审计主要是对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评价,主要侧重于3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基础是否规范;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三是审计机关要针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强调了独立性审计和审计职业道德
不仅如此,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强调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职业道德。
邬励军指出:“独立性要和审计职业道德结合,才能使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审计人员受到的干扰实在太多了。”林炳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独立性是审计质量的保证。
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影响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因素之外,朋友关系、旧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均可能影响其独立性,进而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这就表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与现行准则相比,征求意见稿更具可操作性,突出了对审计行为的科学指导,给了审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而且,准则将适用于各种审计业务类型和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邬励军说。
接着,邬励军又给记者举了几个具体例子:比如,征求意见稿在“审计实施”这一章中将审前调查纳入审计实施范畴,即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判断可能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据此确定审计范围、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又如,在“审计报告”这一章中,将审计专项报告和综合报告纳入了准则规范的范畴,并强调了对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
“这些具体的规定无疑会提高财政资金审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作用。”邬励军对新国家审计准则的前景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