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交易成本”
一、什么是“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
以超市为例:
从买方立场看,交易成本是支付物品正常价格之外后多给的部分。比如,一瓶水,超市标价1元,顾客支付给超市的1元,这1元不是交易成本,但顾客寻找超市的位置,支付了电话费、时间、精力,以及其他支出,这1元以外的支出,就是顾客支付的交易成本。
从卖方角度看,交易成本是卖方给顾客货物之后,没给顾客、但的确花费了的部分。如吸引顾客、告知顾客、说服顾客而发生的费用。
以企业薪酬为例:
从员工角度看,员工的有偿劳动,不是交易成本。但求职前的信息搜集、简历包装等,属于交易成本;工作中为了保、升职,可能主动加班、可能请客吃饭、可能给上司送礼,这些,都是交易成本。
从老板角度看,正常的薪酬,不是交易成本;但招聘广告,员工有偿劳动的劳动质量监测,员工不法行为预防,员工工作隐患的预防,不当后果的损失的承担等等,都是交易成本。
管理大师Dahlman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二、同样的交易,迥异的成本
企业也好,个人也罢,行走江湖时,经常遇到“不公平待遇”,也就是别人很容易获得的资源,我们很难获得。
我们往往误以为这是对方的“歧视”。
其实,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成本”。
银行:“晴天借伞、下雨收伞”,有钱的企业,银行主动贷款;小企业、新企业,要花大量成本,来取信于银行;
酒楼、商超:越是销售量大的产品,进入门槛越低;
广告公司:许多广告公司义务的为宝洁服务,为的是得到一张宝洁公司的证书;小企业,则必需支付预付款。就是说,越有钱的企业,对广告公司的筹码越大,交易成本越低;
员工:外籍员工薪水高,企业的总成本不一定高;中国籍员工薪酬低,但人力资源总成本不一定低。因为,国外的福利多,员工违法成本高、违法风险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往往不是由于“种族歧视”喔)。
三、怎样降低交易成本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悟到许多降低交易成本的办法:
比如求职,有个重要人物先帮你沟通用人单位,保荐你,你再去;
比如约会,你购买名牌、学习高端的社交礼仪;(奢侈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使交易的对方善待你,把你看得比你本来更好些”)
开宝马车去借款,与骑自行车去借款,成功率当然不同。
归纳起来就是:
1、准备足够的前置性投入,降低取信于人的成本。
2、前置性投入的规划(交易对象定位、竞争性利益表现、交易方式策划等)。
3、品牌信誉的建立、维护。
四、酒类企业关于交易成本的误区
1、不承认“前置性投入”
重视“招商”,轻视“招商”前的准备工作,如产品的竞争优势,招商工具,业务团队的竞争力(甚至希望业务团队空手套白狼,或先干活、招商成功再分成)。
这批老板有几个相似的口头禅,如:“业务员中骗子多”、“职业经理人只会花钱”。
2、不承认“规划”的技术含量
“花钱谁不会啊”,“要花钱才做到,何必找你啊”。
3、不认可投资的完整性,半途而废
“前期用不着建立这么多服务部门,还是先建立业务部吧”;
“你说投100万就可以回款200万,但我们都花了10万了,怎么一分钱都没有回啊?是不是方法错了?”
五、交易成本,毁掉了一大批企业
1、消费者接受难。有个广告人说:“做广告很花钱;不做广告,更花钱”。虽说是在给自己做广告,但道理大体如此:每在“消费者交易成本”上省一分钱,在渠道中的损失很可能就是一毛钱:经销商给予终端的代价成倍放大,传到到企业,企业给予经销商的代价也就成倍增加。
五粮液价格可以倒挂,一些新品则遭到经销商的漫天要价,道理就在于此。
2、终端门槛高。进场费等等的发生,起因就在于厂家忽视终端拉动,于是在终端贿赂层面竞争。不做“终端交易成本”的规划,或规划失当,这一关口的交易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3、招商难。招商团队的差旅费,业务费,专业媒体的广告费,招商会议,等等,都白费。
4、招聘难。似乎业务领域没能人,没好人。走马灯换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六、丢掉幻想,正视“正道”
以正确的对策,如“前置性投入”、“品牌”等工具,消除交易成本,让交易成本成为多余,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