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会计实务
采用人民币结算会使这些企业的业务发生哪些新变化,进而对日常会计核算和期末处理产生哪些影响?
会计处理带来新变化
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与边境邻国之间的贸易中就已经出现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只是涉及到的交易金额少、范围小。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美元和欧元使用频率颇高,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使我国外贸企业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汇率风险。
人民币结算不仅可以简化手续,而且由于不存在外币折算,又可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当然,前提是交易双方协定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具备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客观条件。可以预见,人民币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整个国际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将不断上升。
我国以进出口为主业的外贸企业,虽然出口商品的销售和进口商品的采购大部分以外币计价和结算。但出口商品的国内采购和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基本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因此,我国的外贸企业绝大部分都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推出后,无疑会简化我国外贸企业的业务手续,同时也会使日常会计处理发生一些细微变化,并对期末会计处理产生影响。
外币交易的一般处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使用的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美元、欧元或日元结算。在会计处理上要先将外币金额按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对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就是人民币金额),然后入账。
外币交易折算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环节,一是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期末,对外币交易余额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折算,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不产生汇兑差额,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所以,在采用外币结算的情况下,除了交易日的外币折算外,企业还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将期末项目按期末的即期汇率折算,然后与该项目在交易日时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进行比较,将两者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相关账户。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及财政部2008版《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都有详细的规定或解释。
简化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
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之后,试点地区的外贸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简化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对出口企业来说,若以外币结算,需要去外汇管理局领核销单,出口后还须等待核销才能结汇;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就不需要核销单,在节省费用的同时还能缩短兑现时间。
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使日常会计核算不再复杂,外贸企业不必先用 外币结算,再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以后入账。因为不存在外币折算,就没有汇兑差额,期末处理也变得简单。试点地区的外贸企业在与交易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出口业务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反映在会计处理上即同国内普通的采购、销售业务没有差别。交易日使用人民币入账,会计期末的相关项目与原账面价值之间没有差额,也就不存在汇兑损益,不用调整期末账户余额。具体会计处理的差别,我们看下面一个例子: 案例20xx年12月2日,国内M公司向国外A公司出口一批商品,货款共计100000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9元人民币。20xx年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l美元=6.8元人民币。次年1月20日收到这笔货款,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83元人民币。M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一般地区的会计处理如下:
12月2日:
借:应收账款 69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90000
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次年1月20日:
借:银行存款 683000
贷:应收账款 680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3000
这笔交易中M公司因汇率变动而承担了10000-3000=7000元的汇兑损失。试点地区的会计处理:如果M公司位于试点地区,那么在交易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它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
12月2日:
借:应收账款 69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90000
因为是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不存在外币折算的问题,自然也不涉及汇兑损益的处理。这样就避免了汇率波动对报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