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财务风险及防制
【摘要】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伴随着危机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如果疏于防范控制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最终导致企业倒闭。本文拟就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其防范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财务风险,现金流量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因存在不确定性或不可控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经济周期的正常阶段,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基于规模——速度——资金——效益的平衡框架,以企业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确保企业现金流畅通,使企业安全渡过危机,迎来经济复苏。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收支性筹资风险加剧
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外支付能力普遍下降,国外需求明显减弱,企业出口必然减速,部分产品不得不由出口转为内销,而国内需求无法迅速拉升,企业必然面临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销售额急剧下降、收入减少,而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成本增加,企业净资产总量相应减少,债权人及所有者的权益均受到极大威胁,如果条件得不到改善,风险进一步延伸,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二)现金流量风险加剧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和金额上不匹配,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所形成的风险。此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率波动而引起的对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不确定性所可能导致的损失。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动用利率这一法宝,我国自2008年9月以来,百日内降息五次,可见其波动的剧烈性。有降便有升,无论升降,利率波动必然加大企业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如利率下降,可能导致前期(高利率)贷款利息负担变得相对沉重;而利率上调往往会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以及固定收益证券资产价值下降。
2.应收账款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有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企业总资产的30%,而中小企业更是深陷应收账款之困,其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压力及坏账风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影响深化,一方面收账期的拖延加剧了企业资金链压力,盘活应收账款的“造血”需求越加迫切;另一方面全球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也将加大收款风险,导致坏账损失。
3.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危机使市场环境千变万化,股指跌宕起伏,致使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能及时或不能按预期收益变现。
此外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外汇汇率的变动更为频繁及难以预见,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减弱,如赊购、票据贴现等相对变得更为困难,加上其他一些突发因素都将增大企业对现金流量的控制难度,从而使现金流量风险加剧。
(三)投资风险加剧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后,因资本市场变化造成的在未来时期内收益获取及本金收回的不确定性所可能导致的损失。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运营风险上,最终反映在财务风险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包括房产市场、证券市场、国际原油市场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在内的众多投资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中国平安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部分股权出现巨亏、中铝力拓英国上市公司约12%的股份巨亏等事件频频出现。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房产投资等公允价值频繁变动,公司盈亏也随之起伏,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投资环境变化莫测、投资风险将日益增大。
(四)衍生金融工具运作风险加剧
衍生金融工具运作风险是指企业运用期货、期权、互换、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而产生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参与方多、交易环节复杂、流动性低、二级市场不发达、信息透明度低、更多依靠模型定价等特征,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风险因素。
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行情剧烈波动,迫使企业避险意识增强、保值行为增多。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使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得到空前关注,2008年10月,我国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逾一倍。套期保值有很好的防范风险作用,但也不排除企业有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损失。东方航空航油套保损失62亿元、中信泰富因澳元套保损失约186亿港元、深南电因操作石油衍生品合约导致巨亏、中国国航燃油套保合约损失21亿元、中国远洋购入远期运费协议(FFA)导致亏损近40亿元。仅这几家上市公司就因套保不当损失超过300亿元。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管理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风析,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货币危机;从微观角度分析,危机形成的基础是企业过度负债,财务结构不稳定,抗风险的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即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现金支付能力的危机。财务风险无时无处不在,对企业财务的监测与预警,非常必要且十分迫切。建立对现金及其流量的监测和控制的财务预警系统,从方法、识别分析等程序建立起适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预警系统管理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
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通过高的负债比率提高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但一旦企业息税前利润低于某个临界点,则每股收益会加速降低。因此,资产负债率过高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财务风险。若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且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对企业举债的限制以及硬约束的执行力将成为企业无法规避的筹资风险。因此,企业应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情况,结合行业特点、企业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经验数据测算出资产负债率安全边界,作为风险控制的底线。同时适时优化资本结构,即在投入资本回报率下降时,降低负债比率,降低财务杠杆系数,从而降低债务风险;而在投入资本回报率上升的条件下,提高负债比率,提高杠杆系数,从而提高权益资金回报率。
(三)强化现金流量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流动性
1、提高现金流量管理意识
现金流量管理是围绕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等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被视为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更要坚持“现金为王”,高度警惕现金的流向、流量和周转率,以免资金链断裂。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均应树立现金流量意识,充分认识到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特殊意义,在处理日常经营业务时应考虑对现金流量造成的影响。
2、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首先企业应定期编制现金预算,实现并保持已确定的最佳现金水平。其次企业应建立现金流量内部控制系统,并通过控制对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以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财务预警,同时安排现金流量上在时间和数量符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防范与控制现金流量风险的目的。
3、提高应收账款流动性
货款的回收是企业的生命线。金融危机时期,整个市场销路受阻,货款回收难度大,再加上外部环境变化快,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困境,货款的回收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应适时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减少信用期,最好采用预收货款或预先获取部分定金的结算方式。而出口企业更应注意保持信息畅通,随时关注金融危机最新动态和海外客户资信变化,除选择安全的结算方式外,还须重视出口信用保险,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投入,以防范收汇风险。对于已经形成而且收回难度较大的应收账款可采用应收账款抵押或通过国际保理来实现融资,以提高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四)保证足够现金流,谨慎投资
当前整个经济形势还处于进一步下跌通道,而且短期内没有扭转局面的可能,因此投资的风险大于机遇。企业为了生存,等待发展机遇远比保持高增长要重要得多。企业应严格地以处于安全区内的可供资金量和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谨慎评估作为决定企业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的前提。做到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时间、金额方面的匹配。严格限制短贷长用,避免将大量的短期债务资金用于大规模的长期资产购建,将债务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企业的基本财务策略应当是收缩战线、压缩投资,减缓扩张步伐,确保主业不受影响,防止过度经营带来资金链紧绷。对于上市公司,可以提高转增和送股比例,满足股东回报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企业将资金留存企业,发挥权益资本的资本杠杆作用。
(五)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健全以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明确不同级别人员在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操作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制定清晰可行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目标、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等;明确衍生产品交易中管理层及具体操作人员的职责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明确衍生业务的授权、执行、监控和报告程序;严格实行衍生工具交易的权限分离制度并切实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最终做到资金额度授权、风险标准与控制政策制定、具体运作和审计监督四分离,以防范并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 杨有红.危机检验财务风险[J].首席执行官.2009,(1).
[2] 刘凤娥.不可忽视的现金流量管理[J].会计之友.2008,(12).
[3] 苏哲.金融衍生工具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J].中国审计.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