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审计核心价值观是指引和推动国家审计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审计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应着手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文章在分析构建动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审计的时代特征剖析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指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应由外而内,形成全覆盖、易执行、可量化的精神体系。
关键词: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
一、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动因分析
(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这说明“观念”是行动之源,能够引导、激励、约束和凝聚群体成员实现共同目标。
核心价值观是“观念”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部分,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核心价值观是固有的、不容亵渎的,是不能为了一时方便或短期利益而让步的”。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就是恪守了这一固有的、不容亵渎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深入到员工内心深处,并外化为员工的行为及习惯,从而影响企业的规划和制度,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在需求。
审计人员首先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之一。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个体需求从低到高包含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在当前我国社会,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物质生活能获得稳定保障,大多数接受过良好教育,职业性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敏锐的社会视野,从需求层次来说,在逐步由社会需求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转变,这一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以获得理解和尊重,因而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实现上述需求转变的最好纽带。当前,应寻找到一种公认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审计群体对审计及其相关事物价值、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观点。
(三)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外在需求。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强调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将国家审计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查错纠弊深化为具有治理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因为审计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价值的强烈诉求等因素,使审计事业面临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如果不适时调整心态和思路,整个审计群体会变得十分被动。此时,不单要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更要在源头上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依靠共同的价值取向来凝聚、指引审计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国家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功能,因而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职业特点的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只有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才有构建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必须能够反映国家审计的本质,具有普遍认同性和崇高性。《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12字,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3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审计人员在当前以及今后时期应秉持的理念,是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高度概括。
“忠诚”、“清廉”是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查处弊端、揭示问题的职业性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才会有底气与违法违规问题抗衡,才会有正气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责任”、“奉献”是对审计人员工作态度的要求。责任意识是是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履行公共受托职能的基本要素。责任就像一副担子,担子沉,才能感觉到责任重大,特别是对于青年审计人员来说,更需要增强敢于承担的勇气和能力,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奉献意识是审计人员坦荡工作、快乐生活的基本要素。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能更加理智地对待名利得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能从细水长流的给予中收获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依法”、“独立”是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强调依法,是因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监督系统,对所审事项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性和规范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强调独立,是因为审计工作要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各项弊端,进而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果不保持审计独立性,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就很难秉公办事,无法起到审计应有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构成了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框架,它能在审计群体间产生无形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使审计群体在思考问题、分析矛盾时有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从而不断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将审计事业整体向前推进。
三、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
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只有由浅入深,由外而内,逐步构建一种全覆盖、易操作、可量化的体系,才能获得个体的认可和群体的共鸣,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
(一)构建外层体系。
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外层体系,主要是形成以简洁词条为代表的价值观念框架。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简明扼要、易于识记,简洁词条形成的口号,往往抓住了群体最为信服的一些内容,譬如:“为人民服务”,简单易懂的5个字,高度概括了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而国内外众多的著名企业,更是结合自身特点,纷纷提出各自的口号,不仅为员工所接受,更成为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例如标致汽车的口号是“可靠、活力、美观、创新”,它从产品质量、外观、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宁运动的口号是“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它传达了运动的活力和公司永不懈怠、奋勇向前的理念。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亦可视作当前国家审计事业的口号。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的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各自区域的文化特色提出更加鲜活的词条,以增强精神文化的渗透性。
(二)构建内层体系。
外层体系较为容易构建,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单纯的口号难以在群体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内层——制度层面进一步搭建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体架构。制度建设要体现公平性、严肃性和稳定性的原则,要能为行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约束和保障。
首先,要进行及时、定期的文化宣传。文化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学习身边好人好事、开展研讨等活动,让审计群体对核心价值观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特别对于青年审计人员来说,榜样的力量能够有力地促进自我成长。譬如,在当代社会雷锋精神逐步被人淡忘的时候,郭明义的事迹再次唤醒了大家的奉献意识。审计人员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面对面与郭明义沟通,能够真切感受到:郭明义执着的、简单的、发自内心的付出,与报酬、收益无关,却与快乐、责任有关。通过学习郭明义精神,青年审计人员无不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虽然事关大案要案,事关体制机制,但最终都与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如果不怀揣一颗奉献的心,就难以面对人民群众对国家审计的寄托和信任。通过这些及时、定期的文化宣传,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差距,学习榜样,从而找准目标,准确定位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其次,要合理创新考评机制。目前的考评机制着重强调审计成果,这对审计人员可以产生直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事实上,核心价值观也应纳入考评机制,这一方面能促使考评机制更加全面、客观,一方面能将核心价值观与个体的行为习惯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更具操作性。在设置核心价值观的考评指标时,可以参考胜任力理论及模型。
胜任力概念最早在1959年由Robert White提出,他将胜任力定义为“个人完成他人或环境要求的能力”,后来哈佛大学教授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用测量胜任力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智力测验,为胜任力理论的诞生打下了基础。目前,得到公认的胜任力概念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国内外比较经典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冰山模型理论”和“洋葱模型理论”。“冰山模型理论”将胜任力比作冰山,认为冰山由水面以上部分和水面以下部分构成。水上部分代表外在特征,如知识、技能等,这些易于观测,后天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难以成为区分表现优秀者和表现平平者的主要因素;而水下部分代表内在特征,如自我概念、价值观念等,这些不易观测,但往往是决定人们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洋葱模型理论”认为个体的特质和动机是洋葱的内核部分,是核心的人格特征,相当不容易发现和培养,但又是决定个体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冰山模型理论”和“洋葱模型理论”都说明,在考核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对个体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还应从其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基于这一认识,众多学者纷纷构建不同行业的职员胜任力模型,这些模型旨在提取出能够区分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的胜任行为指标,其中就包括个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譬如,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后,归纳出公务员的胜任力包括能力素质、价值取向、专业素养、发展能力、关系建立5大项,每大项又细分为几个小项,如价值取向包括责任心、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认真细致、自信乐观等指标。用人单位依据上述指标及其权重,在考评系统中设置相应的项目和分值,从而较为科学、客观地将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因素纳入考核机制中。
审计考评机制亦可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分析,确定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要素,并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对每个要素的侧重,对审计群体实行基于价值观的动态考评管理,这样审计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核心价值观方面还需努力的方向和程度。
总的来说,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应该由外而内,覆盖到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紧密结合国家审计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增强审计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国家审计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 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 会计研究,2011(03)
[2] 石爱中. 绎审计文化[J]. 审计研究,2005(01)
[3] 大卫·D·迪布瓦. 胜任力:组织成功的核心原动力[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