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审计人员 > 其它

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的几点认识

来源: 吴明娟 2012-04-01
普通

  近年来,审计署重庆特派办企业审计紧扣“质量、责任、绩效”总体思路,在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式”企业审计,重点关注宏观政策调控、体制机制及制度完善等问题,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发挥企业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该办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的情况,谈一下对“研究式”企业审计的几点认识。

  一、围绕目标,结合实际,确定总体思路是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的切入点

  随着企业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发挥企业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作用,需要企业审计人员学习、研究的政策、知识越来越多,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研究式”企业审计具有两个内在要求:一是专业,即要大力提高审计人员乃至整个团队的经济社会运行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专业水平,特别是查核问题、分析研究、计算机应用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二是创新,即要在审计理念、机制、方法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开拓审计工作新局面。在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中,要结合特派办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及上述两个内在要求,确定总体思路。

  二、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培养审计队伍是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的重点

  根据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需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政策水平及宏观意识的特点,在企业审计队伍培养方面,要实行“两手抓”:一手抓紧审计业务能力,一手抓理论研究能力。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可以通过设置“双主审”、小组长等方式,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并加压驱动,着力培养年轻干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严格贯彻落实审前学习研讨会、审中碰头会、审后总结会和审计成果点评会“四会制度”,以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干部敢于研究、善于研究的能力;通过为年轻的企业审计干部配置实务导师,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促进年轻的企业审计干部加速成长。

  三、完善制度,创新方式,构建组织模式是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的依托点

  正确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措施和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发挥对实际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是为推动企业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应对“研究式”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和企业审计理论研究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是应根据企业审计的特点,结合企业审计人员的兴趣特长,成立政策分析、计算机审计、法规研究等理论研究兴趣小组,根据每年实施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研究的审计课题,布置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课题;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研究资源,定期对审计干部的理论研究文章进行交流、点评,提高理论研究能力。

  四、边审边研,审研结合,力求相互促进是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的着力点

  为有力地促进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相互促进,在开展“研究式”企业审计中,要贯彻“审前有研究、审中有促进、审后有总结”的总体思路,才能较好地做到了审研结合、审研互促,避免了审研“两张皮”现象。

  一是审前围绕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紧扣企业特点确定研究方向。在企业审计中,根据审前调查期间把握的总体情况,围绕审计单位的特点,密切结合审计工作的需要,每个审计项目确定一个审计研究课题。

  二是审中运用研究成果,为审计实践提供方法创新和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做到审研结合,发挥理论研究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在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疏理并运用相关研究成果,撰写专题报告。

  “三个提高”的具体目标审计工作提出的题报告、专题报告、指标体系的三是审后归纳总结,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审计研究成果。为使有关审计理论进一步完善,在审计项目结束后,组织审计人员召开审计成果总结和点评会,结合审计实践中有关运用情况,进一步修正、提炼和升华审计理论,形成较为完善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即完成以下研究式审计循环:审前调查——确定研究方向——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实践中运用研究成果——根据实践完善研究成果。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