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审计人员 > 经济责任

对科研单位化解经济责任审计矛盾的思考

来源: 黄宁清 2010-04-09
普通

  【摘要】科研系统科研活动及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规范科研活动和经济活动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日益凸显重要地位。但审计方和被审计单位往往在审计结论的认识上分岐较大,甚至矛盾较尖锐。本文就如何化解经济责任审计中双方的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科研系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趋规范,国家对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的管理越来越重视,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规范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经济活动行为日显重要。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种主要形式对规范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执行、个人经济责任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能够定量分析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成效、正确评价其是否履行了相应的经济责任,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它是解除领导干部受托责任的重要机制,也是组织部门考核、任免、选任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正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重大,审计结论直接影响到现任领导干部的前途问题,因此,在对待内部审计的结论上,往往审计和被审双方分岐很大,甚至存在尖锐的矛盾。

  一、科研单位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主要矛盾及存在的原因

  (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常见问题、被审单位意见及产生矛盾原因

  科研单位课题经费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题决算数据是基本按科研任务书的预算填制,实际账务发生的数据与科研项目决算报表数据不一致;二是管理费的支出实际超过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三是人员经费开支超过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四是科研经费使用在项目之间互串;五是科研课题结题不及时或截留课题经费。

  被审计单位对上述问题的抗争理由是:科研项目决算数据不符主要是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时对科研经费额度、管理费、人员经费等进行了限制,如果项目申请不按申报指南编制预算将无法争取到科研项目,致使预算无法按实际需求编制;管理费、人员经费的规定比例或额度太小,不符合科研项目本身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近年出台的国家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管理费还包括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小比例的管理费根本无法满足科研课题全成本核算的要求;由于国家对科研单位基本运行费拨款不足,研究所宏观调控的经费不足,被迫从科研项目中开支部分人员经费,导致科研项目人员经费超预算;由于管理费和人员经费的限制,致使拥有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组为了尽量完成好国家项目的预算,将一些开支在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之间互调,而不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开支情况;课题结题后经费不及时结账,或将已结题的剩余经费转入其他课题是为了使科研人员在接下来的研究探索前期工作有前期启动经费支撑,以顺利申请到新的研究项目,促进研究所的发展和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

  存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配套,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家财政对科研单位基本运行费拨款不足;国家技科技资金多头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科技资金分配不透明;

  (二)基建项目管理常见问题、被审单位意见及产生矛盾的原因

  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常见主要问题为:建设项目自筹资金不到位或挤占其他资金;变更投资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不高或建设质量不理想;基建日常管理不规范等。

  被审计单位理由:科研单位本来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而在基建立项时国家发改委或上级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时强制规定一定额度或比例的自筹基建资金,单位只能先按相关规定争取先立项,尽量争取到基建项目,改善科研条件,自知经费不足时再减少投资规模,否则无法申请到建设项目;基建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行业,围标、转包和分包现象普遍存在,行业腐败之风盛行,建设单位防不胜防,只能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工作,如果中标单位将中标项目转包或分包,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真正承接建设任务的工程队利润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通过降低建设质量来获取更多利润,因而影响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很少拥有专业的基建管理人才,现有薪酬体制也无法招聘到优秀的基建管理人才,只好边建设边提高,慢慢培养人才,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产生上述矛盾的根本原因: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基建拨款不足;科研单位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自有资金短缺;基本建设行业管理混乱,行业不正之风盛行。

  (三)内部审计部门通常由于时间紧迫、力量不足等原因,为了规避审计风险而详细披露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而被审计方以客观情况、法规制度老化为由对审计结论不服,让审计组拿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意见。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一是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确:将内部审计主要定位在行使监督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管理的需求;二是国家或主管理部门的法规或管理制度老化,未及时更新;三是被审计方的本位主义思想作崇。

  二、化解经济责任审计矛盾的对策

  如何客观公正、有效说服被审计方;被审计单位如何正确对待审计报告所作的评价,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单位经济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呢?笔者作出如下思考。

  (一)认真反思,正确对待

  对于审计评价、存在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的认识是存在较大差距的。由于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领导是否继任问题及被审计单位的荣誉问题,一般来说,或多或少存在审计方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评价的立场矛盾。一方面审计方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充分披露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规避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被审计方希望审计方尽量少披露问题,以免抹杀单位全体人员千辛万苦创立的业绩,影响单位声誉或领导前途。因此,审计方必须认真组织强有力的审计阵容,让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和综合能力的财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证据必须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审计结论必须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经济行为和管理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被审计单位,首先必须摒弃本位主义思想,虚心接受意见,充分认识到内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对所存在的问题麻痹大意,最后酿成大错;其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报告,对照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各自在经济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估计;再次,要统一思想,遵纪守法,审计结论事关全单位发展,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宣传和引导,通过披露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来提高全员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引以为戒,加强内控

  经济责任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不少是由于单位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没有对制度执行情况建立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只是一种督促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单位业务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了遵纪守法、科学管理、高效运行还是取决于单位本身。因此,单位应该将内部审计评价作为一个引子,来真正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一是控制环境。单位决策层对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的分工制衡及职责权限是否有效履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是否恰当;内部审计机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开展及其独立性是否得到保证;单位人力资源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单位文化氛围是否良好,这些都是内部控制需要重视的方面。

  二是对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要实行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定期报告控制、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三是加强信息与沟通。要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单位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要求信息真实、及时、有用。

  四要加强内部监督。是配备适当人员评估内部控制设计、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监控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对问题应作出相应处理。

  (三)充分沟通,换位思考

  由于科研系统内部审计是由上级主管单位监审部门或由其委托各二级管理单位监审部门对基层研究单位进行审计,审计组和基层科研院所立场不同,对审计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或者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做法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和所作的评价要反复沟通,尽量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矛盾激化。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充分尊重审计组的意见和评价,对有疑问的地方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同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同时还要站在审计方的立场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是审计组成员,如何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审计组也要对审计意见和评价反复推敲,每提出一个问题或作出一个评价必须有充足的政策依据,要经得起质疑和推敲,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所提出的异议,也要作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接受此问题和如此评价,从哪个角度和以什么方式来提出问题和作出评价能更公正和更具说服力。如果双方能相互理解,换位思考,那么,审计的职能就容易履行,审计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四)抓大放小,帮助改正

  一个基层研究单位,特别是一个业务量较大的研究单位或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研究单位,在其开展科研业务和管理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果单位领导层过于谨小慎微,没有创新意识,不犯任何错误,是不利于单位快速发展的。如科研项目一些政府采购目录外的大型采购,单位会采取比质比价的方式压低采购成本,但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不一定会走过多过细的程序。针对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审计组应从高起点来审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应对单位遵守各项法律、单位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单位决策层、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职务胜任能力、单位各个层面对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的力度及防腐拒变等方面进行监督,重点提出有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问题,以体现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有些是单位实际情况无法解决的,如科研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超标、课题结题不结算或结算后仍将经费留给科研人员支配等行业普遍性难题,审计组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最好能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使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五)提高认识,加强整改

  面对审计提出的各种问题,单位领导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重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与单位业务关联性大的条款要特别提醒,由相关部门反复学习研究,找出出错的原因和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尽快对错误进行整改,并在整改的同时,由相关业务部门或管理部门反复思考和探索,看是否会由此而引发出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六)科学总结,共同呼吁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科研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且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整改的,如:科研项目立项预算的不合理问题、管理费规定比例太低问题、用科研经费发放人员费用、自筹基建经费不到位等问题,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应客观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相关部门反映,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完善相关管理法规,使之科学合理。又如:在如何正确面对表面规范、事实上腐败(如基建工程招标的围标情况普遍存在)、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的程序操作问题上,应以实是求是、效率为重、不走过场的工作方法来应对,应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反映(该行业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程度),以避免审计工作表面化。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2]郭郁婷,韩建军,何勇。经济责任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3]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年第6期

  [4]赵海峡。刍议审计证据说服力[J].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5]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J]. 2008.

  [6]沈琳玲,隋树杰,吴炜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治淮,2008年第12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派大星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