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
“在很多人眼里,审计署就是反腐败机构!”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崔振龙笑着说。
的确,“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审计署的一大价值定位,而这个部分太过突出,加上每一次的“审计风暴”都会查出一批大案要案,以致于许多人以为,审计署本身就是一个反腐败机构。
而实际上,在崔振龙看来,审计署的价值远远不在于此。
审计不是简单的事后查账
“审计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崔振龙用“十五大”的提法做了概述。“这一点,再加上对政府责任的考核,就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仅仅在于查出大案。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强调的是发挥事前的作用。”崔振龙说。“而干部管理,则源于经济责任审计。所有的干部离任以及任职期间的审计,都要接受监督。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所占的比重很大。”财政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则是基础价值定位。在崔振龙看来,通过审计,促进体制、机制的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才应该是审计的核心。“从现在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大量的问题来自于管理不善,该纳入预算的没有纳入预算,该审批的没有审批,或者重复审批等等,这些都要做出整改,审计的目的也正在于此,而不是简单的事后查处。”崔振龙说。
跟上被审计对象发展的脚步
审计机关主要的职责领域是三块: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干部管理,另外还有公共资金。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
“政府审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就财政资金来说,政府公共预算的功能不同,审计的目标与方式也不同。”崔振龙说。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审计的目标就是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崔振龙回忆说,1992年之前,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会同相关部门做财务大检查。下一个阶段,是“活动管理”阶段,或者叫项目管理阶段。崔振龙介绍说,美国在二战以后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此时,编预算的核心在于:应该如何使用这笔资金,哪些项目应该建立?应该补充 养老保险,还是应该修公路?这时的政府审计,就转变为绩效审计,强调项目的管理、控制。
我国目前的预算功能,重点在于活动管理。“我们的预算分一般预算和项目预算,现在项目预算比重日益提高,活动管理的比重增加,因此我们的重心逐渐转移过来。”至于战略规划或预警,我国也有,例如科教兴国战略。审计署也在尝试做一些战略评估,如住房公积金政策、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等等。
国有资产的审计,同样是随着国企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崔振龙分析说,不同时期的国有企业,公众的期望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制时期,“主要矛盾”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审计机关就是维护国有股权益、审查资产真实性、不使国有资产被贱卖等等;而改制完成后,国企功能发生变化,不仅期望其创造价值,还要维护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战略优势,甚至是战略安全,此时审计关注的就是使国企更好地创造价值,重点关注的是公司运作质量、管理水平、创造的实际价值等等,审计还要协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以维护国家战略优势。这一点,同样是以政策评估和战略预警为方向的。
对于领导干部的审计,也在不断变化。最初级的要求是遵纪守法;然后是绩效责任,随之而来的就是绩效审计。
“研究审计的发展,一定要研究被审计对象的发展,根据对象的发展变化调整审计的功能。”崔振龙说。
审计发展中的矛盾纠结
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林林总 总的矛盾也让崔振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需求与供给是基本矛盾!”崔振龙说。他介绍,现在纳入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有170到180万家,即使按160万家计算,全国审计人员不到8万,平均一个人一年要审20个单位!而这其中,不乏类似中国工商银行这样的庞然大物。这还不包括类似三峡大坝、农村合作医疗等等的项目。
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监督出现空白、监督质量得不到保证、监督不平衡。“供小于求,审计机关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审计,有选择,就可能有偏差。”崔振龙说。
至于是否能够引入中介,崔振龙不甚乐观。“中介是赢利机构,最后的成本一定比政府要高,并且质量不一定可靠。”审计的质量是崔振龙非常关心的问题。“什么样的审计算好的审计?查出大案要案?还是遵守准则就可以?对质量的分析怎么判断?目前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审计结论不要错’上面,我认为太低了。如果审查发现20个问题,但只有10个是可以确定的,那么结论中只会出现这10个确定的问题,这样是有问题的。”崔振龙说。
另外,目前的审计需要层层复核,但是没有划分出界限,往往是简单的重复,不仅浪费人力,还往往因为责任的不明确而产生懈怠和互相依赖的情绪。崔振龙介绍,在国外,复核一般是两个层级:一是事实;二是判断。到了第二层,就不再复核事实。
在崔振龙看来,审计的业务类型也急需重新划分。目前是按监督对象领域来划分的,即财政、金融、企业,加上经济责任审计(所谓的3+1模式),这种模式无法明确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界限,以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界限。崔振龙介绍,在国际上,财政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是清晰划分的,这样才能明确每一种业务类型的审计目标。
“这是对审计机关如何履行职责进行约束。不能做到哪里算哪里,要拿出意见,这才是规范的职责。”崔振龙说。
政府的管理水平也是审计水平的制约条件之一。“预算管理出问题,建项的时候目标不明确,项目建了就建了,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样使审计工作非常被动。”崔振龙说,“一些发达国家,在项目上马之前就提出可计量的、详细的绩效目标,有了量化指标,事后的考核就容易多了。美国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