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用控制 降低财务风险
简介: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足见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和内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目前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理念上的误区,信用控制实际上是整个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主线,因此如何加强信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旨在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这与2001 年财政部以财会[2001]41 号文件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相比,标题上稍稍有些差别,少了“会计”二字说明内部控制应该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发文单位由一个部门变成了五部委联合发文,足见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和内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之重要,那么企业在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情况下,占企业总资产很大比重的应收账款应该如何管理才能实现内部控制和企业经营的目标呢?
1、应收账款管理的一般内部控制措施和环节
我们知道,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因销售与收款时间不一致所形成的债权。
起初的管理方法是设置往来会计岗位,外加一些专职或非专职的收款业务员,只有在形成问题应收账款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成立专门的清欠机构,像以前我国清理所谓的三角债一样,将其上升到一个高度、放到了一个议事日程上,那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也许还有些效果。然而在目前我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加入了 WTO 的条件下,就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用制度建立、执行、检查、督促和反馈等一系列的法人治理手段来代替不合理的、没有效率的管理。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管理从时间角度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从管理环节上大致分为组织控制、信用控制、合同控制、财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说法,但就其控制点所发挥的效用上来讲,基本相当。结合目前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理念上的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控制实际 上是整个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一条主线,从开始的客户调查到最后应收账款的函证和催收、诉讼、坏账核销,都离不开信用的管理。
2、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准确评估客户资信
(1)信用管理部门相对独立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客户的资信确定的标准不一样,根据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原则,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结合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战略、营销政策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不断调整。
(2)客户资信资料的调查要客观真实
应收账款是由企业赊销产生的,要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必须从其产生的源头即从企业的销售环节抓起。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通过销售部门去搜集,信用管理部门从获取的资料中去进一步地有重点地了解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历史信誉、管理水平等,通过这些信息建立客户信用等级档案,采用“5C”评估法、信用评估等方法对已获取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决定是否给予赊销以及赊销额度、信用期限。
(3)制定客户信用分类标准,合理界定客户资信等级
客户信用分类标准既可以根据现时的市场调查和以往的管理经验,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制定,然后将潜在的客户根据其实际资信划分信用等级,严格分类标准,对哪类企业可以给予信用,给予多大的额度,而对于哪类企业坚决不予赊销,就像一些中小企业一样,宁可生意做不成,也不形成死账坏账,此乃小企业得以壮大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做大做强中死去的教训。
同时,赊销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要采取滚动评价的方法,根据本企业与客户的信用往来记录以及客户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间断地修正相关参数指标,这样制定出来的一个综合信用体系才能适应现行的销售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要求。比如某客户其资信满足不了公司赊销的要求,但其能提供合理足够的抵押,信用管理部门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放弃客户最终使企业丧失市场机会,失去效益的管理是任何企业也不会采用的。
3、加强内审监督,确保信用控制的完善
(1)对信用评价过程和信用政策制定过程进行审计。由于内部控制无论设计和运行的多么完善都无法避免其固有的局限,所以做好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尤为重要,应收账款中的信用管理也是一样。着重评价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信用政策有无人为因销售政策而擅自调整现象,以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
(2)信用控制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各不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有正确的授权审批,其次是应收账款的发生是否有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是否预先编号、是否按月寄出并回收对账单等方面。具体到信用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信用管理部门是否独立于销售部门,二是客户销售单是否均由信用部门核准,三是对难以提供资信情况的新客户是否规定最大的供货数量,四是发票填写的价格是否以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批准的金额或商品价目为依据,五是定期编制的应收账款余额表和账龄分析表是否报信用管理部门,六是坏账的发生和冲销信息是否及时与信用管理部门沟通等。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应收账款存在是企业信用政策的运用,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如果管理不当,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净现金流,进而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
因此,在目前企业管理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形势下,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应该突破传统的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进行创新管理,比如应收账款的保理、抵押借款、转让、证券化甚至是债股互换等等,目的是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财务风险。
4、结合企业发展,合理制定企业信用政策
合理信用制定是企业应收账款质量优劣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销售人员为了增加销售数量,提高业绩而不重视坏账损失风险,组建独立于销售部门之外的信用审批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
(1)信用期间,通常指给予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期间。
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它有几点不稳妥:
一是单位的资金被他人无偿占用;
二是单位要用自己的现金为他人垫交税金;
三是信用期越长,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企业结合自身经营战略和产品的销售形势,对于供不应求的产品一律采取现金销售方式,对于供大于求的产品或滞销的产品,则可以给予恰当优惠的信用条件和信用政策。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坏账损失和机会成本等也相应增加。
(2)信用额度,是指客户获得企业信用交易的最大赊销交易额。
信用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当年的经营计划和预算,在综合分析销售预算的基础上,将可能实现的现金销售扣除后,将总的预算赊销分解到各个客户中去。当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还需交其他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交付执行。
(3)销售折扣,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其目的是促使客户多购买商品或早日付款,是指企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发生的理财费用,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但不管哪种折扣都会导致企业利益受影响,故企业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恰当把握。因为现金拆扣是与信用期间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和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和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看延期收款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以及信用政策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4)信用执行,客户信用政策一经确定,与客户发生的所有的销售业务必须遵守执行,审批人则应在权限内审批后才能生效。
超过限额范围须报上级领导审批,金额特别巨大的须经集体联签,不得由个人单独审批,以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同时各业务经办人应对各自的业务负责,要保证回款率,企业可将货款回笼作为考核销售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