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探讨
摘 要:如何对于赊销形成的债权管理,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情况。从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的管理、谨慎选择结算方式等六个方面描述了企业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浅析,建议
1 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有关调查表明,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企业内部。只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1.1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 决定是否给予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2)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赊销;反之,应选择较高的标准以降低违约的风险程度。(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因素: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简称5C系统:①品质。是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主要通过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来了解。②能力。指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及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③资本。指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④抵押。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⑤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经济环境。当客户面临不利的经济环境时,企业对客户商业信用标准的确定应慎之又慎。
1.2 信用条件
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是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1.3 收账政策
企业如果采用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帐款投资,减少坏帐损失,但会增加收帐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帐政策,则可减少收帐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帐款投资,增加坏帐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函,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帐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帐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2 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帐款带来的风险。
3 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该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4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5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笔者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 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业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的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6 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刁凤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81-81.
[2]周茵.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当代经济,2007,(07S):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