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财务主管 > 管理会计

论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来源: 唐赛月 2009-10-13
普通

  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为改善和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传统管理会计的某些方法和理论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必须创建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由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管理会计作用的对象及其外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技术方法却几乎一仍其旧,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的创新。实践表明,建立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的现行管理会计的一些观念、理论和方法,由于未能与电脑一体的弹性制造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及时适量生产等同步发展,已经显得不那么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了。

  一、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素来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例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另一方面,尽管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被陆续引入到管理会计之中,从而扩大了管理会计的适用范围,但是,管理会计对于源自这些不同学科的科学成果,尚未能全面而充分地消化,还只是依据这些成果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作了程度有限的修正,有些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还缺乏应用价值。

  (二)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等所建立和使用的模型就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必须假设:单价是一常数;单价和销售量相互独立;总成本线是一直线。然而,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中,现实经济活动往往是复杂而多变的,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显得越来越滞后,从而难于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和推广。

  (三)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传统管理会计的某些方法所赖以立足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陈旧。例如,传统管理会计允许存货存在,并主张通过计算最优经济批量来实现对存货的最优控制,但这种观念却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只要严格按照经济批量来采购,就能降低成本,于是在实践中他们为了获取数量折扣而往往大量采购,由此造成原材料大量积压和资金大量被占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依照目前的适时制生产(JIT)观点,存货乃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使用的效率,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四)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

  传统管理会计在制订经营目标,进行决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及现有产品的降本节流等问题,其所关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对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忽视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非货币计量因素的影响,忽视追求长期的综合程度更高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例如,在质量成本问题上,其最佳质量成本概念乃是指在使内外部损失成本及预防和检验费用四项之和最低时的质量水平上,并以此为质量成本控制的总目标。然而,这仅适用于企业目前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据此可能会收到短期成本最低,利润最大之效果。但是,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由于产品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到今后系列产品的销售,甚至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五)方法落后,信息失真

  传统管理会计的某些成本核算方法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管理会计的某些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例如,在弹性制造系统条件下,传统意义的直接人工费用几乎为零,此外,多品种少批量的差异化生产要求企业大幅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并由此伴生高额的软件开发或购置费用,于是间接费用多样化而导致总量剧增。因此,在直接费用几乎只剩下材料一项而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甚低时,采用变动成本法显然已无多大意义,改用完全成本法势在必行。这就牵涉到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按照传统做法,间接费用是依据与产量相关的直接人工时间或工资额标准来进行分配的,而新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作业趋减,且与巨额的间接费用不存在相关性,由此,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不能不予以修正。

  二、管理会计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一)基本理论研究需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战略的改变以及由此而来的企业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管理会计提出新的要求,必须用动态的不确定方法去研究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由于受托责任的增长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对众多的、经常存在矛盾的受托责任负责,从而对管理会计提出了信息相关性要求,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及时,相关,有用的信息。此外,新的环境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会计的一些资料的其他有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研究,这样,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必须对现有的假设重新审视,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预料,21世纪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概念,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加强。

  (二)作业成本法将得到大力推广

  前已述及,传统管理会计通常在成本性态的基础上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这是在假定业务量(数量)是唯一引起成本变化的原因而简化了成本计算过程。这在过去人工密集型或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直接人工小时或产品的产量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适合的,但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这样的计算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这只有在适时生产系统下,当供,产、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存货”,且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根本性的改革,把数量动因扩展到更复杂的活动量动因,采用作业成本法才行。

  卡普兰和库珀都认为,成本性态是由成本动因支配的,要把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中去,必须先了解成本性态,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动因。作业成本计算法把企业看成是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每个作业中心就是一个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与产量有关或与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有关,可把它们归集到与机器相关的作业或与人工相关的作业中去,成本动因即产量,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第二类与产品种类数有关,可把它们归集到产品检验,零部件存货管理,产品设计等相关的作业中去,成本动因是高度测试的次数、零部件的品名数、设计或更改的次数等;第三类与生产的批数有关,如管理人员费用,办公用品费,人工准备成本等,可把它们归集到订单处理、生产指令等作业中心,成本动因是定单数,设备调整准备的次数等:第四类与车间的存在与否有关,可把它们分到车间一般费用,车间设施占用、人事管理的培训作业中心,成本动因是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职工人数,培训时间等。

  这样,就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个作业,要消耗一定资源,就形成一定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中心形成一个价值链,最后通过转移给顾客取得收入而获得盈利。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成本不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从而费用分配的因果性更为明确,产品成本的计算也更为准确和合理。故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扩展了成本性态和概念,使成本计算更正确,决策更有效,定价更灵活。

  (三)战略管理会计将受到青睐

  战略管理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来,战略管理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

  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问题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例如,从成本观念来讲,传统管理会计讲究降低劳务成本,缺勤率等,但对于处于衰落期的行业或因技术落后而落伍的企业,仅对一些不重要细节的边际调整并不能改变它的根本命运。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有效获取,分配、使用资源以充分利用环境机遇和防止环境威胁的能力。

  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只重短期利益的缺陷,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害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乃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责任编辑:小奇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