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 > 会计实务 > 财务主管 > 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公正问题研究

来源: 戴新民 汪晓东 2008-05-22
普通

  一、从经济学视角审视财务公正问题的现状

  财务公正,指企业理财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一种价值观,是财务信息产生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公正需求的一种满足,属于社会公正的子概念,其涉及财权配置、收益分配、财务信息和信任问题等方面。从经济学角度看,财务不公正现象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不可能消除。第一,基于博弈论角度看,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一般都会涉及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政府、顾客、供应商、社区等众多利益相关主体的财务行为活动,但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对立,因而其企业财务利益要求有所不同,各利益相关主体间“争夺”利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要的博弈过程。如对企业管理当局与政府而言,政府具有宏观管理职能,要求企业如实披露财务信息,及时足额缴纳税费,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但企业为夸大业绩或少缴税费,可能虚增(减)收入或虚减(增)费用,导致企业和政府之间出现明显不平等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样,企业管理当局与投资者、债权人等之间也会存在类似不平等的利益博弈情形。第二,基于契约理论角度看,不同契约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如根据债务契约,企业在其未偿还债务前不得向股东支付股利,但这一要求与股东的股利支付要求相背离,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因此存在着财务分配的不公正;即使在同一契约里,各契约关系人之间(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如作为契约人在面临利益冲突时,为确保自身利益,企业管理当局会采取以权谋私的行为,结果经常只能达成一种“零和博弈”的契约,而“零和博弈”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的形式。第三,基于内部人控制理论角度看,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我国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主要诱因有三种:一是政府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利润留成水平;二是企业组织转型,建立股份公司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三是进行自发性和非正式的私有化。如在会计核算方面,受内部人控制,企业为迎合各种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设立多本账或开设多个账户,为企业赢取私利打幌子,使财务报表严重失实,导致企业偷税、漏税问题严重,政府与企业利益分配不公。企业的许多重大理财活动都由内部人执行,财务行为的实施成为内部人滥用控制权的工具,获得企业理财控制权的内部人必然会在需要时不加选择地满足自身利益,财务利益的公正也就无从谈起。

  二、我国财务不公正现象的表现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经济利益的斗争,由于信息主体间存在差异性,财务信息失真可能会使某个人(团体)在短暂的时间内窃取他人(团体)的合法收益。以财务信息失真为表现的财务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使信息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伤害,其结果必然是一部分人受益,同时使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也即是使信息的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存在财务利益的极大不平等。

  第二,财权配置不公正。正统财务学的财权配置包括所有权的财权配置和企业内部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实际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问题的扩展。传统财权配置的核心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责、权、利界线,形成内部实体利益相关主体间的权利制衡关系,确保财务制度有效运行。而事实上,这种财权配置理论已经暴露出甚至会导致产生很多问题:首先,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大部分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所有权与经营权还未从根本上分离,企业管理层常常官官相护,中小股东很难实质性地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其次,银行足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债权人,但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却不能获得财务控制“状态依存机制”(张维迎,1996)权利,在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中国,银行往往不合理地承担着企业的主要风险;再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财务资源正在向“泛财务资源”拓展,并且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但在财权配置中却很难获得一席之地。

  第三,收益分配不公正。企业理财的目标经历了从利润最大化向普遍认同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企业价值最大化指公司的公允市场价值,是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的现金流量的价值),但无论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都是在“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安排下展开的,其财务分配目标主体始终是股东。这种目标在当前越来越受到质疑:(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软资源虽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现行的财务目标却没有涉及于此,如自创商誉在目前的会计理论下至今未获得确认资格,更谈不上获得相应的报酬,体现出硬资源(货币资本等)与软资源的收益分配不公正。(2)企业在理财过程中忽视了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应对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对政府要依法纳税;应有对员工在福利、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义务;应对公共设施建设和使用承担责任;对资源和环境要负责任;企业应有对社会慈善事业等公益事业的责任(刘俊海,1999)。从我国财务实践看,企业对上述第四、第五两类关联性责任的执行明显欠缺,如企业对“账面利润”的强烈追求导致其轻视自身财务行为的社会后果,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损失严重——即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正。对纯属自愿性社会责任的第六项责任,在我国现阶段更无法实现。

  三、财务公正的实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法规和准则目前,我国会计法尚不完整、不充实,从宏观角度看它仅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权,更多考虑的是国家利益而非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人、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反映出法的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完善会计法,使企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预防和遏制财务信息失真、保证财务公正的又一重要措施。首先要通过教育渠道,加大对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营造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辱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其次应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此外,为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还应建立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监管力度。

  (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实现财权配置公正性从财务资源配置看,传统财务学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形式安排基础之上,单纯服务于财务资本(非人力、知识等资本)的股东利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资源必将大大拓展,要实现财权配置的公正性,企业需要尝试构建一种新的公司财务治理模式,即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模式。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财务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产生影响,各利益相关者有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责任。该模式下,在企业财务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享有与其自身利益相适应的财务决策权利。具体应做到:(1)从经营者角度看,经营者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最大拥有者,在公司财权配置中处于核心地位,除继续完善经理人市场和激励制度外,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要多元化,必须设计一个由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人员的财权进行实质性监督。(2)从中小股东角度看,为防止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财务利益,避免中小股东产生消极行为,可以从利益相关者代表中选出能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非执行董事参与企业财务治理;或者中小股东将各自分散的股权联合起来建立委托投票机制,由投资机构统一代理形成对公司的财务决策权。(3)从员工角度看,在实践中,我国一贯坚持的员工监事制度受监事任免制度和监事会运作机制缺陷影响,其功能无法发挥。鉴于此,在公司财务决策中可以尝试实行员工董事制和劳资协商制,让员工作为董事参与正式董事会进行协商和决定,使员工真正拥有通过法律手段或协商方式解决经营和理财问题及事项的权利。(4)从债权人角度看,针对我国目前存在严重信任危机的现状,为切实保障债权人权利,应进一步完善“所有权状态依存机制”。“所有权状态依存机制”一旦运用到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过程中,当连债权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时,企业应通过破产、清算等极端方式将财务控制权公正、合理地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补偿债权人损失。另外,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的银行应提升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积极性,建立银企间互派董事的制度,有限地介入企业财务治理。(5)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角度看,作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联合体的经营者获得财权是合理、现实的;而对于纯粹为公司提供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而言,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会计计量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计量、确认,换取相应的公司股权对公司行使财务决策权和财务监督权,并承担相应风险。

  (四)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收益分配公正性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能否生存的筹码,而竞争力与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直接关系,每个企业必须尽最大可能获取效率;但同时企业竞争又是各相关利益主体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多次博弈,多次博弈的结果必然要求兼顾公平,否则会极大地浪费资源。实现财务收益分配公正的总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财务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首先,财务收益效率的实现必须基于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把期权转变为完全的股票所有权计划。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现状,可以采取降低基本工资、奖金标准,实行股票所有权激励计划的方式,让经营者承担自有风险。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经营效率最大化,获得相应报酬。在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员工持股计划能改变支付方式和工作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使员工获得税收优惠,为员工创造福利,有利于形成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其次,财务收益公平的实现途径必须基于伦理道德。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使债权人得到利息分配收入;除要承担强制性社会责任外,更应该主动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应积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实行以德治财的非正式制度,企业相关利益群体可以此作为评价财权掌控者业绩的标准之一;让更多承担企业责任、风险或者对企业作出贡献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今日热搜
热点推荐:
做账报税
做账报税私教班第十一季
加入会计实务交流圈

微信识别二维码

扫码找组织

回复:资料包

立即免费获取

有奖原创征稿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