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思考
来源:
2005-05-16
普通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就如何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关于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对控制环境进行评估时,其涵盖的项目共有七项:操守及价值观、执行能力、董事会及监察人、管理哲学及经营形态、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使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二、董事会应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根据职务分离的原则,规模较大企业的高层次的组织机构一般为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因此可以说,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董事会一直很受重视,董事的挑选极为严格,一般由懂技术、懂管理、有才能的人担任。而在我们的很多企业中,虽然有董事会,但往往是虚设,没有办事机构,董事长通常由企业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其他成员大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因此,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使其真正发挥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作用,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
三、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经营者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经营者的决策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的外部机制。因此,经营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他们往往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只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在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下,他们不惜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尽量夸大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2)注意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建立一种“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者的行为。(3)应从法律法规或制度方面要求经营者搞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经营越轨行为”的惩罚性措施。
四、提高制度执行者的素质
要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如果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忽视制度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串通舞弊,就可能导致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部分或全部失效。因此,内部控制系统所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物色精明强干、训练有素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使执行内部控制的所有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按照具体责任和职能的要求培训人员,以提高每个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工作轮换,以发挥人才的潜力。(4)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考核,促使制度执行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五、制定与企业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和经营方针
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总是与其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而任何企业的管理目标又总是与企业的管理宗旨、经营方针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制定与其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经营方针,以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具体控制方式。企业管理宗旨和经营方针的制定,既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又受管理层的基本观念影响。企业在制定有关的管理宗旨和经营方针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不断超越竞争对手,为职工提供合理的待遇,维持企业正常的发展,维持合理的投资报酬,承受营业风险的种类,企业财务政策和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等。
六、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
任何企业要想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功能,必须设置完善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规划、执行、控制活动的架构,无此架构,管理阶层的规划、执行及控制活动将无法进行。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办理,而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对各部门既要避免权力重叠,也要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使每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
七、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最新内部控制研究成果表明,现代内部控制越来越强调“软控制”的作用。软控制主要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而一个差的企业文化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使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八、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企业信息与沟通系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如通过存货记录和收发记录,有助于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通过业务发生的批准和授权记录,可以判断业务活动是否合法等。因此,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企业均应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九、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
企业的经营由人来从事,内部控制由人来执行。内部控制要强而有效,有赖于能力强、可信赖的员工。而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将直接影响每一个员工的业绩和表现。因此,企业应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使之有效地实施,将对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帮助。人力资源政策应包括聘雇员工的政策和程序、员工配备与员工选拔方法、培养开发人才的措施、考核员工业绩的方法、员工升职及薪金报酬政策、收集用以评估员工绩效资讯的方法等。
一、关于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对控制环境进行评估时,其涵盖的项目共有七项:操守及价值观、执行能力、董事会及监察人、管理哲学及经营形态、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使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二、董事会应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根据职务分离的原则,规模较大企业的高层次的组织机构一般为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因此可以说,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董事会一直很受重视,董事的挑选极为严格,一般由懂技术、懂管理、有才能的人担任。而在我们的很多企业中,虽然有董事会,但往往是虚设,没有办事机构,董事长通常由企业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其他成员大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因此,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使其真正发挥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作用,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
三、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经营者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经营者的决策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的外部机制。因此,经营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他们往往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只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在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下,他们不惜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尽量夸大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2)注意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建立一种“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者的行为。(3)应从法律法规或制度方面要求经营者搞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经营越轨行为”的惩罚性措施。
四、提高制度执行者的素质
要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如果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忽视制度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串通舞弊,就可能导致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部分或全部失效。因此,内部控制系统所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物色精明强干、训练有素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使执行内部控制的所有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按照具体责任和职能的要求培训人员,以提高每个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工作轮换,以发挥人才的潜力。(4)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考核,促使制度执行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五、制定与企业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和经营方针
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总是与其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而任何企业的管理目标又总是与企业的管理宗旨、经营方针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制定与其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经营方针,以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具体控制方式。企业管理宗旨和经营方针的制定,既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又受管理层的基本观念影响。企业在制定有关的管理宗旨和经营方针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不断超越竞争对手,为职工提供合理的待遇,维持企业正常的发展,维持合理的投资报酬,承受营业风险的种类,企业财务政策和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等。
六、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
任何企业要想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功能,必须设置完善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规划、执行、控制活动的架构,无此架构,管理阶层的规划、执行及控制活动将无法进行。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办理,而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对各部门既要避免权力重叠,也要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使每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
七、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最新内部控制研究成果表明,现代内部控制越来越强调“软控制”的作用。软控制主要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而一个差的企业文化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使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八、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企业信息与沟通系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如通过存货记录和收发记录,有助于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通过业务发生的批准和授权记录,可以判断业务活动是否合法等。因此,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企业均应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九、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
企业的经营由人来从事,内部控制由人来执行。内部控制要强而有效,有赖于能力强、可信赖的员工。而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将直接影响每一个员工的业绩和表现。因此,企业应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使之有效地实施,将对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帮助。人力资源政策应包括聘雇员工的政策和程序、员工配备与员工选拔方法、培养开发人才的措施、考核员工业绩的方法、员工升职及薪金报酬政策、收集用以评估员工绩效资讯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