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税收收入的相对独立性
1985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一直保持几乎同步上升的趋势。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发现,本期的税收收入与上一期的税收收入、本期的财政支出有关。
本期的税收收入与上一期的税收收入有关,而且相关系数较高,表明税收收入的数额有一定的刚性。事实上,前一期的税收收入为下一期的税收收入定下了一个基点,使得下一期的税收收入要高于这个基点。也就是说,今年的税收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为明年的税收收入定下了一个保底的数额。目前,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的增长态势较容易保持,但是一旦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税收收入的这种刚性是否能够维持,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本期的税收收入与本期的财政支出有关,说明本期的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期的税收收入。在中国当前的财税体制下,政府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就会对该年度的财政支出有一定的估计,而后再根据这个估计来组织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税收,这就使得财政支出会对税收收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且目前中国的税收征管力度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就为政府向税收征收机关摊派税收任务提供了空间。中国目前实行的预算编制制度以及预算使用的监督机制也使财政支出的刚性很高,各个部门的财政支出一般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税收收入不得不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
但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形式特征,从本质上要求依法征税。一旦真正实行依法征税,在税收政策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税收收入的增减就只与税基的情况即整个经济的运行情况有关,而与上期的税收收入和本期的财政支出是不存在必然联系的。也就是说,税收收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许多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在经济高涨时期,由于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必然会相应增加,一般不会形成财政赤字;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减少,税收收入也随之减少,而此时政府的财政支出可能不仅不会减少,相反由于社会失业率的提高等因素,还会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大量增加,从而形成财政赤字。所以,从熨平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要用经济高涨时期的财政盈余来弥补经济衰退时期的财政赤字,这就意味着要保持税收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把税收收入增加作为财政支出增加的理由,也不能把税收收入的减少作为财政支出减少的理由,税收收入的增减决定于经济的运行情况,而财政支出的增减取决于国家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二者本身不是因果变量的关系。另外,在税收收入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而一旦经济出现衰退,税收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而财政支出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刚性,就会使政府出现更大的财政赤字。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转变对税务部门工作的评价观念。不以税收收入的增长作为税收部门工作的评价指标,而看税收征管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依法征税,不多征,不少征,不早征,不晚征,这样就可以使税收的增长与经济的运行情况保持更为密切的关系。
第二,加强财政支出的控制。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评估,引入绩效评估、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确定财政支出项目是否为收益大于成本,使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第三,加强税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独立性。在中国目前的财税体制下,税务部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财政部门的影响,从而使得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财政支出,出现摊派税收收入任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