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初探
是否存在能有效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能否从历史财务指标的变化中判断出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征兆7这不仅是证券监管部门为了加强事前监管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现金流的角度找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性现金流指标,以期对建立一套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抛砖引玉。
一、研究现金流指标,建立预测率较高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现金流在企业分析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中却忽略了现金流指标。目前国内的文献中,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采用的都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指标。陈静(1999)采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建模;张玲(2000)用资产负债率、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总资产利润率、留成收益与资产总额比率建模;吴世农、卢贤义(2001)所建的预测模型中的变量有: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率,资产周转率共六个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周兵、张军2002)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预警模型,采用的仍然是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蔡红艳,韩立岩(2003)采用短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建立预警模型。“,采用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指标所建立的预警模型的预警效果是:在财务危机发生前第1年的误判率最低为0%,第2年的误判率最低为13%,第3年的误判率最低为20.4%.
相比之下,国外从现金流的角度建立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早已取得显著成果。如:Beaver(1966)在排除行业因素和公司资产规模因素的前提下,对1954-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相对应的79家成功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对财务失败的预测是最有效的;Aziz、Emanuel、Lawson(1989)比较了Z模型、ZETA模型、现金流量模型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准确率,发现现金流量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Mossman、Bell、Swartz和Turtle(1998)运用了1980年到1991年的数据,比较了基于财务比率。现金流,股价收益率以及收益率标准差的四种预测破产模型,结果发现,就单个模型而言,现金流模型能在破产前的第2年和第3年预测多数破产案例,预测精度最高。
国外用现金流指标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取得了很好的预警效果。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背景,机制不同,一些国外研究中用到的现金流预警指标在我国并不具有实用性。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现金流指标体系,从现金流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对建立预测率较高的财务危机预瞥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金流指标在财务预警中的优越性
洪森(2002)认为,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应计制下的利润指标更重要。会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倒闭不完全取决于盈利水平。换句话说,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所核算的资金运动和会计盈利,不能真实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企业能否维持,不是取决于盈利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大小。现金流是财务预警的对象和内容,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比利润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
收益质量是指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较差。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以会计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账面利润与账面成本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现金性收益与现金性支出。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及人为夸大利润或缩小利润,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指标在反映企业的收益方面确实容易导致一定的“水分”。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按照应计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最容易被管理者所粉饰,因此上市公司利润指标含金量差异很大。而现金流指标,恰恰弥补了权责发生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被人为粉饰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现金流量分析的原因。所以,关注现金流指标,甩干利润指标中的“水分”,重点考察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的情况,才能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能更充分,全面地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评判企业的赢利质量,确定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
(二)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国外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的企业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虽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最终破产清算。传统的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作为流动资产主要部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变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并不能转变为现金。同样的,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而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过大或质量较差,那么即使速动比率保持在1:1左右,也不能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相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能较低,但是却给投资者。债权人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更具有说服力。
(三)现金流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子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有剩余的现金时,企业适应性就强。因此,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指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了解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一信息从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是无法获得的。
(四)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传统的利润指标由于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不同企业的利润指标因口径不一致而不具有可比性,现金流量的估价方法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排除了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等传统会计方法的估计因素,剔除了各企业对同样交易和事项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不同企业所报告的经营业绩具有更高的可比性。
(五)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上市公司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
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三个方面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总体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在不依靠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得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代表了企业筹集资金及筹资成本的有关情况。通过对现金流指标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从而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未来股价的走势、股利的分配,以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实用信息。
三、现金流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当前,对于如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现金流指标评价体系,我国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目前已有的现金流指标中到底哪些指标在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中能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也没有实证。国内财务预警指标多采用传统的应计制下的指标体系,没有考虑现金流指标。传统的财务预警分析中常忽略两大重要指标:获现能力指标和财务弹性指标。而对于盈利公司和处于财务危机的公司,二者的获现能力、财务弹性却有显著的不同。笔者认为,从现金流的角度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应构建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现金流量结构和企业规模几个方面来选择关键性现金流指标。
(一)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费用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该指标中的分子,也可以用现金净流量代替。但笔者认为,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好。这是因为,企业偿债能力的基础或根本保障是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营成果。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值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不足以偿清债务,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最终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二)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若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经营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存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该指标还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是对传统的股利支付率的修正和补充。由于股利发放与管理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因此,该指标对财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由于我国很多公司(尤其是ST公司)根本不支付现金股利,导致这一指标的分母为零,所以在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时该指标可不作考虑。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麦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扩充所需的资金。
3)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蕾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其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债务、分配殷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投资现金流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进行其他投资所需支付的现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金流指标,可以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
4)再投资现金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其中,长期证券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营运资金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量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国外学者认为,该指标的理想水平为7%-11%较为合理。
(三)获现能力分析指标
现金流在企业资产循环周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长期看,一个企业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来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各项开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才是企业偿还债务的基础和根本保障。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源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辕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曾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股东权益获现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股东权益。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四)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
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五)反映企业规模指标
严格意义上,反映企业规模指标并非现金流指标。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企业规模是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Ohlson(1980)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发现利用公司规模。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Chen和Lee(1993)利用生存分析法(survival analysis)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样本包括 1980-1988年间的75家企业,结果表明,流动性比率。营业现金流。开采成功率。企业历史和规模对企业能否存活影响巨大。所以应将反映企业规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具体可考虑采用总资产的对数作为指标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