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务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来源: 杨阿国
2002-09-09
普通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本扩张的过程中,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是新时期财会工作面临的课题之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财务管理对资源配置方案的预算、决策作用
(一)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资源配置方案的编制基础。健全的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各项会计要素核算,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企业各项资源的数量、价值及其分布;各项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拟订资源配置方案基础资料,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资源配置结果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正确提供会计信息。
(二)强化财务预算功能,提供资源配置方案的决策依据。运用管理会计的有关方法和技术,根据企业的资产关系,通过全面的预算和差异分析,提供资源配置方式、配置成本、筹资和投资方式、预期效益等预算资料;模拟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资源配置前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对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劣作出初步的判断。
(三)增强会计咨询作用,为企业的作用配置方案的决策提供专业服务。资源配置工作涉及到国资管理、中介评估审计、财税金融、证券监管、工商法律等各个部门,涉及到各方面的规定、规章、政策,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财务部门在其中应该发挥特长,做好专业咨询和政策咨询,分析利弊,使各项工作合规合法。
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项目的质量
企业资源配置行为就是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尽量大的增量资源。换言之,是一种追求资本增值的行为。降低成本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成本组成包括:前期的准备成本,如信息成本、决策咨询成本、资产评估及审计成本、对外项目的谈判成本;期间的直接成本,如取得成本、交易成本、人工安置成本、增量投入项目的投入成本、盘活项目的盘活成本;后期的整合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途径有许多,笔者认为,以下途径具有实用性。
(一)妥善安置职工,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合理使用原有在职职工;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宜采取集中管理办法,统一企业内部管理和费用支出标准,既符合安置政策又达到降低费用效果。
(二)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一是企业的内部挖潜,如存量资产盘活变现、合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使用客户结算资金等;二是间接融资方式,即银行信贷融资,发展银企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直接融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债券、配股、增发等形式募集资金。目前更多采用先间接融资再直接融资的办法,解决增资控股要有好项目,而好项目需有大资金的矛盾。但必须加强新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营收益以获取直接融资资格,降低资金成本。
(三)合理设计业务和管理流程,降低营运成本。统一商品采购、配销系统,通过提升采购、营销、信息和物流配送核心业务技术,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
(四)化解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在企业对外的购并项目中,由于各种管理上的原因,或有负债风险是增加企业重组成本的重要因素。对外一要完备各项法律手续;二要加强银行的查询、函证工作,如通过银行贷款证查询系统发现是否存在或有负债;对内要及时清理档案、核查资料、人员征询等办法,努力化解和规避风险,把风险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加强财务整合,健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功能
企业整合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配置效应和整体经营状况的好坏,甚至决定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企业的整合工作是全方位的,包括经营整合、财务整合、组织人事管理的整合,乃至企业的机制、精神和文化的整合。财务整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与环节。必须着力于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企业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衔接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政策;整合内部单证流转、会计核算流程、核算方法、财务管理办法;并科学整合会计电算化的支持系统。
(二)整合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和管理理念。根据重组后的企业规模,设置会计组织机构;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配备财会人员;组织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导人先进高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精神,融合企业文化。
(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财务整合。围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市场占有率、生产经营能力、营销技术、专业合作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进行整合,保留原有的竞争优势,形成互补关系,发挥协同和规模效应,实现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资产效率的财务整合。围绕企业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部控制,包括业务流程控制、现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预算控制、内部稽核审计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国资管理的要求,整合企业内部授权资产经营、管理、监督,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资保值增值。
(五)重视企业外部关系的整合。包括获取企业主管和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良好关系;发展稳定的供应商、客户网络关系;培养战略合作伙伴的银企关系;建立协调的工商、财税关系等。
四、提高资源配置质量的有关外部环境问题的会计分析
企业要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目标;发挥资源最大效应,提高配置质量,从财务角度分析,同样要不断优化外部环境,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淡化政府行为的作用。资源配置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市场化的原则,能够为企业的资源配置在提供合理的交易成本、广泛选择的交易范围、风险相当的交易机会和灵活多样的交易工具等方面带来益处。诚然,国企的资源配置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作用,但行政方式的划拨重组、兼并将给企业以后的经营带来种种弊端,增加了企业的重组成本,甚至导致经营的失败。因此,优化资源配置走市场化的道路是必然之路。
(二)理顺财税体制,改变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实体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现状。
(三)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银行应把企业集团作为资金投入重点和服务重点,在信息咨询、会计核算、信贷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国有企业走集约化道路;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工作灵活发展。应予指出的是,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有关兼并、破产方面的政策应是一致的,因为对同一企业而言,兼并重组的政策待遇是相同的,不应有区别。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改善国有资产经营,推进国有产权交易发展。对于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值、有利于吸收社会法人资本、个人资本的重组优化行为,在国资管理政策上应给予支持鼓励,尤其在目前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财力投资国企的时候,引资合作既利于解决国企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利于国有资本的扩张。实践中利用国家股吸引社会资本难的问题必须通过明确的政策引导才能得以解决。
(五)规范中介机构业务行为,提高中介服务质量。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券商或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行为,提高资产评估、会计报表审计、法律公证和验证、独立财务顾问等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股东和企业三者利益。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非规范价格竞落千丈争;二是违背职业道德的业务行为;三是政府部门监管乏力等。
(六)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两方面着手,缓解下岗待业人员就业难的矛盾,妥善解决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人员安置问题。
一、加强财务管理对资源配置方案的预算、决策作用
(一)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资源配置方案的编制基础。健全的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各项会计要素核算,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企业各项资源的数量、价值及其分布;各项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拟订资源配置方案基础资料,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资源配置结果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正确提供会计信息。
(二)强化财务预算功能,提供资源配置方案的决策依据。运用管理会计的有关方法和技术,根据企业的资产关系,通过全面的预算和差异分析,提供资源配置方式、配置成本、筹资和投资方式、预期效益等预算资料;模拟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资源配置前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对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劣作出初步的判断。
(三)增强会计咨询作用,为企业的作用配置方案的决策提供专业服务。资源配置工作涉及到国资管理、中介评估审计、财税金融、证券监管、工商法律等各个部门,涉及到各方面的规定、规章、政策,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财务部门在其中应该发挥特长,做好专业咨询和政策咨询,分析利弊,使各项工作合规合法。
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项目的质量
企业资源配置行为就是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以尽量少的资源耗费取得尽量大的增量资源。换言之,是一种追求资本增值的行为。降低成本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成本组成包括:前期的准备成本,如信息成本、决策咨询成本、资产评估及审计成本、对外项目的谈判成本;期间的直接成本,如取得成本、交易成本、人工安置成本、增量投入项目的投入成本、盘活项目的盘活成本;后期的整合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途径有许多,笔者认为,以下途径具有实用性。
(一)妥善安置职工,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合理使用原有在职职工;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宜采取集中管理办法,统一企业内部管理和费用支出标准,既符合安置政策又达到降低费用效果。
(二)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一是企业的内部挖潜,如存量资产盘活变现、合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使用客户结算资金等;二是间接融资方式,即银行信贷融资,发展银企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降低融资成本;三是直接融资方式,利用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债券、配股、增发等形式募集资金。目前更多采用先间接融资再直接融资的办法,解决增资控股要有好项目,而好项目需有大资金的矛盾。但必须加强新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营收益以获取直接融资资格,降低资金成本。
(三)合理设计业务和管理流程,降低营运成本。统一商品采购、配销系统,通过提升采购、营销、信息和物流配送核心业务技术,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
(四)化解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在企业对外的购并项目中,由于各种管理上的原因,或有负债风险是增加企业重组成本的重要因素。对外一要完备各项法律手续;二要加强银行的查询、函证工作,如通过银行贷款证查询系统发现是否存在或有负债;对内要及时清理档案、核查资料、人员征询等办法,努力化解和规避风险,把风险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加强财务整合,健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功能
企业整合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配置效应和整体经营状况的好坏,甚至决定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企业的整合工作是全方位的,包括经营整合、财务整合、组织人事管理的整合,乃至企业的机制、精神和文化的整合。财务整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与环节。必须着力于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企业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衔接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政策;整合内部单证流转、会计核算流程、核算方法、财务管理办法;并科学整合会计电算化的支持系统。
(二)整合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和管理理念。根据重组后的企业规模,设置会计组织机构;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配备财会人员;组织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导人先进高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精神,融合企业文化。
(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财务整合。围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市场占有率、生产经营能力、营销技术、专业合作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进行整合,保留原有的竞争优势,形成互补关系,发挥协同和规模效应,实现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资产效率的财务整合。围绕企业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部控制,包括业务流程控制、现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预算控制、内部稽核审计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国资管理的要求,整合企业内部授权资产经营、管理、监督,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资保值增值。
(五)重视企业外部关系的整合。包括获取企业主管和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良好关系;发展稳定的供应商、客户网络关系;培养战略合作伙伴的银企关系;建立协调的工商、财税关系等。
四、提高资源配置质量的有关外部环境问题的会计分析
企业要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目标;发挥资源最大效应,提高配置质量,从财务角度分析,同样要不断优化外部环境,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淡化政府行为的作用。资源配置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市场化的原则,能够为企业的资源配置在提供合理的交易成本、广泛选择的交易范围、风险相当的交易机会和灵活多样的交易工具等方面带来益处。诚然,国企的资源配置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作用,但行政方式的划拨重组、兼并将给企业以后的经营带来种种弊端,增加了企业的重组成本,甚至导致经营的失败。因此,优化资源配置走市场化的道路是必然之路。
(二)理顺财税体制,改变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实体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现状。
(三)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银行应把企业集团作为资金投入重点和服务重点,在信息咨询、会计核算、信贷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国有企业走集约化道路;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工作灵活发展。应予指出的是,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有关兼并、破产方面的政策应是一致的,因为对同一企业而言,兼并重组的政策待遇是相同的,不应有区别。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改善国有资产经营,推进国有产权交易发展。对于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值、有利于吸收社会法人资本、个人资本的重组优化行为,在国资管理政策上应给予支持鼓励,尤其在目前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财力投资国企的时候,引资合作既利于解决国企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利于国有资本的扩张。实践中利用国家股吸引社会资本难的问题必须通过明确的政策引导才能得以解决。
(五)规范中介机构业务行为,提高中介服务质量。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券商或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行为,提高资产评估、会计报表审计、法律公证和验证、独立财务顾问等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股东和企业三者利益。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非规范价格竞落千丈争;二是违背职业道德的业务行为;三是政府部门监管乏力等。
(六)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两方面着手,缓解下岗待业人员就业难的矛盾,妥善解决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人员安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