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从企业的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
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
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第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的主要方法
财务危机是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及早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 财务报表分析法
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和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估计分析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这三套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的价值、评估企业的风险。
财务比率分析是最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之一。包括六大类: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资本结构、成长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1.偿债能力用来分析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采取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借款依存度、利息支出率等。
2.经营能力分析用以衡量企业运用其资源效率来反映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能力,采取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天数等。
3.获利能力分析反映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采取的主要指标有:资产报酬率、每股盈余、税前净利率、营业毛利率、营业外收支率、每股营业额等。
4.资本结构分析反映企业运用财务杠杆的情况,采取的主要指标有:负债对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资金对固定资产比率、保留盈余对总资产比率等。
5.成长能力分析反映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成长性,采取的主要指标有:营业收入成长率、净资产成长率、税前净利成长率等。
6.现金流量分析是用现金流量去评估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采取的主要指标有:现金流量比率、每股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对总资产的比率等等。
(二) 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使用单一财务变量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模型。主要有美国学者比弗(Beaver)于1966年提出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他通过对1954~1964年期间的大量失败企业和成功企业比较研究,对14种财务比率进行取舍,最终得出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依次为: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比弗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但各比率判断准确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一组财务比率,而不是一个比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三) 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指使用多个变量组成的鉴别函数来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最早美国学者奥曼(Altman)开始研究,他选取了1946—1965年间的33家破产的和正常经营的公司,使用了22个财务比率来分析潜在的失败危机。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 (MDA)逐步取5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式的鉴别函数-Z计分法模式。该模型是通过五个变量 (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表达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市场价值/负债账面总价值;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
奥曼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Z≥2.99,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即1.81是企业破产发生的定量界定。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l、X4)、获利能力的指标(X2、X3)和运营能力的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准确率有所降低,距失败前五年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6%。
多变量模型除了以上介绍的Z计分法模型以外,还有奥曼改进的第二代模型一一ZETA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國台湾陈肇荣的多元预测模型,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F分数模型,以及其他国外学者研究的考虑现金流量因素的预警模型和考虑产业因素的预警模型等。但是,这几种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就目前为止, Z计分法模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 基于案例的预警方法
早期对企业危机的研究的方法就是个案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从中寻找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规律性表现。在财务危机预警的各种定量方法出现后,这种方法仍在广泛地使用,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多变,没有任何的模型和方法能预测、解决一切财务危机,在进行定量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在其他管理信息中找出其规律性,进而加强和完善对危机预警的管理。
耶鲁大学Roger Schank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基于案例财务危机的管理方法即是成功一例。基于案例的预警方法(case-base reasoning)简称CBR技术。CBR技术是一种基于经验知识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技术,他强调在解决问题时,以类似的情况处理,并通过对过去类似情况处理的适当修改来解决新问题,能有效解决财务预警方法在辨识财务危机的警兆和测度财务危机的警度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该技术研究后逐步推广到机械、冶金等行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非结构化的、处于前沿性和探索性阶段等定量特征不是非常明显的问题最为有效。
以上四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再次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三、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除了应有理论上的科学性、现实的可操作性、完善的制度体系、严密的制约机制、严格的风险监控、高效的事后核查外,还必须符合国有企业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1.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后国有企业可能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和必须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公益事业领域,存在国有独资企业;二是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存在国有控股企业;三是涉及到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可以优进劣退。因此,国有企业不是一种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不能用一般企业的规则来规范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在考虑到企业一般适用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点。
2.要考虑其完整性。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除一般企业具有的纯市场竞争功能外,还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因此,国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设计,一定要力求完整,要力争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考虑资产、负债、现金、利润等定量指标,又要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二是要做到表内和表外相结合,既要选择到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指标,也要考虑企业从事委托理财、期货股票、担保抵押等表外指标。
3.要有控制的流程性。控制的流程性具体表现为从横向和纵向把握好几个关键点。横向要针对国有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即主要把握好投资、筹资、应收账款、内部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纵向针对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反映、预测、决策和控制整个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4.要有针对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投资类企业,重点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主要选择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类、资产保值增率等指标;对于贸易类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或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对于生产类企业,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现金流,可主要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5.系统指标的选择要考虑其发展的周期性。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特征。如企业在初创期,企业现金短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是常见现象,不能就此轻易地判断企业的失败。而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本应现金充沛,负债减少,而企业此时如果出现了现金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了。同样在企业的衰退期,报表中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都开始下降,有的甚至逐渐转为负数。
6.要考虑其社会性。不仅考虑到国有企业本身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监督管理,要与国有资本出资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相结合。各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后,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而是要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作为财务监督的有益补充,使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有机地融入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之中,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企业之间的“双向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