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来源: 《财会月刊》·吴瑜鸯
2002-10-25
普通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值,通过该指标,我们可以测试企业在某一时点偿还债务的能力。近几年来,流动比率与短期债权人决策的相关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笔者试图剖析该比率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来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二、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会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如: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一.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来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二、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会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如: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