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策有用性谈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与完善
来源: 财务与会计·王建辉
2002-09-23
普通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所谓“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人们选择决策方案,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中最关键的是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常称为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表现为可靠性、相关性两个基本特征,本文就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与完善。
一、从可靠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
要使会计信息实现决策有用性,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可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又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感;长此下去,还会危害与国外经贸组织间的合作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从政府到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通过财务报表向社会披露的,那么,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根本原因是不是财务报表本身设计的原因?回答是否定的。近几年,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已从传统的两张基本会计报表发展到现在的财务报告体系,不论内容还是范围都得到了完善与提高,可见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问题不在报表本身。由于会计报表的内容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的,账簿记录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的,因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质量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财政部新制订了《企业会计制度》,并发布和修改了部分《具体会计准则》,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疑是一个利好。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例如,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保持原有的减值准备内容外,又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内容,并取消了原来规定的提取比例,这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可选择会计标准的空间,体现了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但是,这有可能造成一些企业利用以上会计标准,以达到虚构或掩饰企业经营成果的目的。有的财会人员还有可能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较差,难以准确地估计以上减值准备。面对会计信息可能出现的新的不可靠性,我们应该采取新的对策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第一,要在加强对财会人员法制教育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像最近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必须经过律师签字,就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一种手段。第二,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比如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是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法规体系,相关的法规之间要相互协调,保持法律条文的一致性,从而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总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基础,对可靠性都保证不了的会计信息去谈决策有用性是毫无意义的。
二、从相关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需求者相关,对决策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拘泥于目前这种通用模式的财务报告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者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突出其相关性。
(一)要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
现行的财务报表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管近几年发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对按历史成本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差异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但是,在整个财务报表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对的比重,以《现金流量表》的会计信息来说,它提供的现金流量只是一种过去的现金流量,并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这与决策有用性的要求相差甚远。历史信息没有未来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相关性强,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考虑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手段,减少财务报表中历史信息的含量,扩大即时和未来信息的范围,以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相关有用的作用。
(二)要建立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互补的财务报告体系
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它采用的是通用报表模式,只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共性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千差万别的个性需要。
从表内信息来看,现行财务报表信息含量不完善,把重点放在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上,而不是经济实质上,这是违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强后盾,而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找不到人力资源信息的踪迹。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不把人力资源列为企业资产的范畴,企业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不进行资本化,而是直接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样处理会使越重视科技开发和人力资源投资的企业近期收益越少,获利能力越差,这显然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一些误导。因此,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能反映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价值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第二,无形资产披露存在一定的缺陷:(1)所披露的内容不充分,只反映无形资产存在的价值,没有获利能力大小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披露的无形资产只是反映已入账的无形资产价值,而对企业正在研究、开发、申报中有可能形成的无形资产没有作任何披露。(2)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无形资产只是一个总括的资料,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体的项目、来源、价值及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信息使用者无法判定企业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和获利能力。(3)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及时。因为现行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无形资产只指已入账的无形资产,而对正在开发和研究的无形资产没作必要的反映和说明。可是,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信息使用者很希望了解这方面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改进和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已是迫在眉睫了。
从表外信息来看,信息量匮乏,难以满足客户对相关性的需求。大多数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只注重表内信息,而对表外信息采取回避态度。其实,企业的历史背景信息、未来发展信息、企业股东及高层管理人员信息,企业的法律诉讼、债务重组、兼并与重组、不确定信息等,凡是与企业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都应该通过表外披露方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
(三)规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主要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和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来披露,尽管在一定范围内做到了国际协调,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分部的确定标准过于简单。我国分部标准的确定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中以合并收入、营业利润或资产总额占集团的10%的分部可作为报告的分部,如果不足10%时则可以不进行披露。这样事先确定一个数量标准的规定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尽管它符合国际惯例,但不符合客户的需求。例如,如果某分部虽然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0%,但它占有公司大量的资产,这个分部的信息对信息的使用者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地按标准操作,信息使用者就会失望。因此,可考虑对有重大影响的分部的经营活动,即使没有达到10%的标准,也可采用单独披露的方式,还可以考虑以主要客户为标准的披露方式。第二,分部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我国现行的分部信息在内容上规定过于狭窄,不能满足分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披露信息时应尽量使内容翔实一些。第三,亟待分部报告的具体操作指南出台。
总之,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我国会计未来改革和发展中应着力考虑的问题,只有为社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从可靠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
要使会计信息实现决策有用性,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可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又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感;长此下去,还会危害与国外经贸组织间的合作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从政府到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通过财务报表向社会披露的,那么,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根本原因是不是财务报表本身设计的原因?回答是否定的。近几年,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已从传统的两张基本会计报表发展到现在的财务报告体系,不论内容还是范围都得到了完善与提高,可见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问题不在报表本身。由于会计报表的内容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的,账簿记录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的,因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质量是密不可分的。2001年,财政部新制订了《企业会计制度》,并发布和修改了部分《具体会计准则》,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疑是一个利好。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例如,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保持原有的减值准备内容外,又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内容,并取消了原来规定的提取比例,这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可选择会计标准的空间,体现了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但是,这有可能造成一些企业利用以上会计标准,以达到虚构或掩饰企业经营成果的目的。有的财会人员还有可能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较差,难以准确地估计以上减值准备。面对会计信息可能出现的新的不可靠性,我们应该采取新的对策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第一,要在加强对财会人员法制教育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像最近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必须经过律师签字,就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一种手段。第二,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比如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是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法规体系,相关的法规之间要相互协调,保持法律条文的一致性,从而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总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基础,对可靠性都保证不了的会计信息去谈决策有用性是毫无意义的。
二、从相关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需求者相关,对决策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拘泥于目前这种通用模式的财务报告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者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突出其相关性。
(一)要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
现行的财务报表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管近几年发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对按历史成本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差异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但是,在整个财务报表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对的比重,以《现金流量表》的会计信息来说,它提供的现金流量只是一种过去的现金流量,并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这与决策有用性的要求相差甚远。历史信息没有未来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相关性强,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考虑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手段,减少财务报表中历史信息的含量,扩大即时和未来信息的范围,以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相关有用的作用。
(二)要建立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互补的财务报告体系
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它采用的是通用报表模式,只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共性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千差万别的个性需要。
从表内信息来看,现行财务报表信息含量不完善,把重点放在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上,而不是经济实质上,这是违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强后盾,而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找不到人力资源信息的踪迹。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不把人力资源列为企业资产的范畴,企业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不进行资本化,而是直接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样处理会使越重视科技开发和人力资源投资的企业近期收益越少,获利能力越差,这显然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一些误导。因此,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能反映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价值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第二,无形资产披露存在一定的缺陷:(1)所披露的内容不充分,只反映无形资产存在的价值,没有获利能力大小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披露的无形资产只是反映已入账的无形资产价值,而对企业正在研究、开发、申报中有可能形成的无形资产没有作任何披露。(2)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无形资产只是一个总括的资料,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体的项目、来源、价值及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信息使用者无法判定企业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和获利能力。(3)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及时。因为现行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无形资产只指已入账的无形资产,而对正在开发和研究的无形资产没作必要的反映和说明。可是,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信息使用者很希望了解这方面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改进和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已是迫在眉睫了。
从表外信息来看,信息量匮乏,难以满足客户对相关性的需求。大多数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只注重表内信息,而对表外信息采取回避态度。其实,企业的历史背景信息、未来发展信息、企业股东及高层管理人员信息,企业的法律诉讼、债务重组、兼并与重组、不确定信息等,凡是与企业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都应该通过表外披露方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
(三)规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主要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和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来披露,尽管在一定范围内做到了国际协调,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分部的确定标准过于简单。我国分部标准的确定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中以合并收入、营业利润或资产总额占集团的10%的分部可作为报告的分部,如果不足10%时则可以不进行披露。这样事先确定一个数量标准的规定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尽管它符合国际惯例,但不符合客户的需求。例如,如果某分部虽然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0%,但它占有公司大量的资产,这个分部的信息对信息的使用者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地按标准操作,信息使用者就会失望。因此,可考虑对有重大影响的分部的经营活动,即使没有达到10%的标准,也可采用单独披露的方式,还可以考虑以主要客户为标准的披露方式。第二,分部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我国现行的分部信息在内容上规定过于狭窄,不能满足分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披露信息时应尽量使内容翔实一些。第三,亟待分部报告的具体操作指南出台。
总之,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我国会计未来改革和发展中应着力考虑的问题,只有为社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